紫金釉又叫醬色釉,是一種以鐵為著色劑的高溫釉,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總量高達5%以上它源于宋代的北方窯,明初景德鎮(zhèn)已燒制,同時還創(chuàng)燒一種白地醬色花果紋的盤子,上海博物館即藏有宣德及弘治的這類品種醬色釉器更流行于清代前期的順治、康熙朝。
乾隆時有醬色地上持金并加以描金的仿古銅彩器,是當時制瓷工藝中特殊品種。
景德鎮(zhèn)常用含鐵的紫金土為著色劑,呈色棕黃古樸,傳統(tǒng)色釉中有不少品種用此釉裝飾產(chǎn)品底部或口部,以示古雅莊重。
其配方:紫金土50%,釉果40%,二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