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用原料隋朝,湖北江陵人何稠,為了仿造琉璃瓦,特來新平鎮(zhèn)采集綠瓷石料作琉璃釉,燒制成功這種綠瓷石料可能就是景德鎮(zhèn)釉用原料——低溫瓷石五代時,景德鎮(zhèn)楊梅亭的白瓷經(jīng)專家分析,釉中氧化鈣,中等瓷器的釉為8盆(含釉灰約11%),粗瓷為4盆(含釉灰約20%)民國時期,采用河南花乳石配釉,以增加瓷釉白度。
為適應煤窯燒成,大多以長石釉代替石灰釉。
長石釉主要由長石、石英和高嶺土配制而成,以滑石代替石灰石作助熔劑;長石一般約50%,石英25%-30%,高嶺土8%-10%,滑石9%-12%,還有少量的石灰石和氧化鋅等,成熟溫度為1320~c-1370~c。
釉的種類有傳統(tǒng)釉(石灰一堿釉):以瑤里釉果為主占60%-80%再配以釉灰;混合釉:以釉果30%—48%配以長石、石英34%—55%;長石釉:長石50%、石英30%、滑石9%-12%,高嶺土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