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朝傳世品中沒見過官窯瓷器,只有民間燒的佛前用器、一般民用瓷器及外銷瓷有一部分供器胎子相當細潤,甚至達到清代瓷器胎子細密的程度,施釉稍薄、較白、光潤,青花色深藍,很穩(wěn)定還有一種胎子較粗的,胎體厚重,施釉厚,釉子光潤泛青釉中有極細小的黑點,青花顏色暗藍閃灰并暈散崇禎青花瓷常見的紋飾有人物故事、達摩、羅漢、高官、仕女、嬰戲、龍、鳳、獅子、麒麟、牛、馬、牡丹、梅鵲、山水、樹石、花鳥魚蟲、蕉葉等,粗獷隨意。
還有一類瓷器,胎子細密堅致,釉面光潔,青花顏色青翠,色階層次少,一直被認為是清代康雍時期的,因在崇幀二(1629)沉船中打撈上很多類似的瓷器,使人們的認識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和傳世品中署"大明崇禎制"款的類似瓷器互為印證,明確了這類瓷是專為外銷生產(chǎn)的外銷瓷崇禎朝的日常民用瓷,青花顏色有灰藍、深藍,有暈散的也有穩(wěn)定的紋飾一般畫得比較潦草,常見紋飾有螭虎、鳳鳥、游魚、山水、樹石、花鳥、玉兔、嬰戲、達摩、和尚、高土、八仙、荷塘、花卉、松鼠葡萄、松樹、垂柳、月影、博古等崇幀時期主要器型有盤、碗、罐、花抓、香爐、凈水碗、筒瓶等。
多醬口,除部分盤、碗外,一般底足較高,足外墻下邊無釉,底足內(nèi)亦無釉。
盤、碗有跳刀痕,有的足底留有沒旋削凈的小臺、窯渣、雞心凸起及火石紅斑塊筒瓶、花抓、罐等立器一般為細砂地,有的能看出旋削后留下的弦紋崇禎青花瓷器帶款的較少,佛前供器多有長篇銘文,字體比較古拙崇禎時的齋堂款很多,往往寫在碗心上,如"翔鳳堂"、"于斯堂"、"博古齋"、"雨香齋"、"松石居"等,碗底常見"富貴佳器"、"雅"、"白玉"、“宜窯”、"片玉"以及銀錠、方勝、兔子等圖記款
陶瓷歷史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陶瓷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