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元對于景德鎮(zhèn)當代藝術陶瓷的收藏就需要進入理性狀態(tài)了,這個時候收藏者往往已經將高職稱的陶瓷藝術家作為候選了,當然,這個里面如果高職稱有很多經典或者罕見級別的藝術作品,還是值得投入重金收藏的畢竟一個優(yōu)秀的作品對于行業(yè)來說都如圖一個珍寶,無論是工細之精,鬼斧神工,天作巧合,這類作品難以復制,也在瓷業(yè)青史留下了隆重的一筆,這樣的作品只要有能力收藏,不應該放過當然拿著10萬元這個級別,不是故作姿態(tài)的話,相信大多數的收藏群體盯著的只會是名家/大師/教授,畢竟這個是一種復雜的投資收藏行為而不是簡單的消費有部分收藏群體有著一種概念,何必去苦苦尋覓黑馬,這頭大師一比一多,可以選擇的人數/方向也越來越多,干嘛不等到藝術家評上大師再買,大師是終身制,貴點就貴點,作品升值有保障這個概念無錯,但也失去了某些樂趣只是這個里面道出了一個事實,恐怕論全中國大師最多的一個省份,非江西莫屬藝術品這個玩意,跟經濟直接掛鉤,大師評比的越多,對經濟的拉動也越快怎么解釋這個概念呢?假設一個收藏者收藏了許多不同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有多件作品的作者榮升為大師,作為收藏者第一反應應該是滿足和高興,在這快樂的基礎上,收藏者會向更多的群體宣傳和推薦在這種直接拉動下,會有著更多的人群加入陶瓷收藏,買盤的擴大也刺激了價格上揚,從而行業(yè)進入目前來看的是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在這職稱至上的陶瓷收藏界里面,想回歸到多前的完全憑借作品說話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筆者不想說是要隨波逐流,只是想疏導結合我們對于大師這個職稱尊崇是應該的,畢竟任何行業(yè)已經形成了一種規(guī)則,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打破這種規(guī)則,而試圖去重新建立一種我們認為合理,認為有價值的規(guī)則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他與時俱進,那么收藏的規(guī)則也在不停的發(fā)生著變化,也可以這樣說,“大師概念”主導收藏是在這一時段的一種收藏潛規(guī)則,但是,很久或者不久,反正總有一天,這種規(guī)則又會被重建,這是肯定的只是真大師多,假大師也多這行業(yè)真假不是辯證的,實話說,有些真大師還不如那些假大師,有些假大師,那就是徹徹底底,地地道道的假大師各種協(xié)會,學會等染指各種大師評選,無非是看著其中利益而來,然而,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正是太多人有著這種需求,愿意花錢買各種大師頭銜,所以才導致大師頭銜產銷兩旺這個階段的收藏者,對于大師的選擇還是要撥云見日,不要被一些假職稱蒙蔽雖然真大師里面也有一些無術之徒,但是,你要相信,能夠評上那些正規(guī)大師頭銜的人,總是在某些方面有著特殊的能力的,可以是藝術,也可以是其他而移目過來到學院這邊,教授的東西和看大師也是一樣的,那些有水平的,真正有功底的作品才值得收藏,太過概念化的作品,個人意見謹慎為妙其實現(xiàn)代派和傳統(tǒng)派的文章最近一段時間寫的太多,筆者就不在這里羅嗦了因而這個章節(jié)跳過另外,10萬元中還有很多行業(yè)的絕品,稀有品種都是可以考慮的,仔細看看,現(xiàn)在的行業(yè)保守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了,很多技術被個人,被家族利益封鎖的很厲害。
而突破一項技術所需的資很大和技術人員素質要求很高,如果得到大資的支持,并且能夠募集到合適的,足夠量的技術人員都是個問題。
有錢的拿進來,沒有幾個人給你搞技術,搞技術的害怕自己受傷害不愿意和別人合作而且很多技術不是一個人能夠搞的起來,他往往需要一個小組,甚至更大的一個團體才能攻克完成比如7501.因而,陶瓷工藝日后能不能創(chuàng)新,能不能有新的突破,我抱著疑慮的態(tài)度,現(xiàn)在瓷廠倒閉了,下崗的人和景德鎮(zhèn)幾個研究所的人都是搞畫畫去了,科研這費力不賺錢的事情已經荒蕪了。
從此看來,很多具備科技含量的陶瓷藝術還是非常有價值的鴻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