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窯陶瓷窯爐的一種最早出現于商代明代以前,南方各產瓷區(qū),如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江西和湖南等地均廣泛采用。
多依山坡或土堆傾斜建造成一長隧道形窯爐,約與地平線構成10~20°角。
窯頭角度較大,約20°,中部約15°,后部約11°。
窯頭有預熱室,窯尾一般不設煙囪,因龍窯本身就起著煙囪的作用窯長約20~80米,寬約1.5~2.5米,高約1.6~2米橫斷面積以窯頭最小,中部最大,窯尾大于窯頭而小于中部。
頂部有投燃料的孔龍窯最大優(yōu)點是升溫快,降溫也快;可以快燒,也可以維持燒造青瓷的還原焰。
故有說龍窯是青瓷搖籃。
影青、黑釉瓷等大都是在龍窯里燒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