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彩產生在清康熙朝,它是中華民族近代陶瓷裝飾的典范,有著濃郁的民族氣息和淳樸的中國色彩是一朵具有東方藝術特色的奇葩它顯示了歷代陶工的聰明才智,也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美學念與文化特征關健詞]陶瓷古彩運用在我國陶瓷發(fā)展史上,清康熙朝是一個極重要的代,康熙五彩,即古彩,就產生在這一歷史時期,它是中華民族近代陶瓷裝飾的典范,有著濃郁的民族氣息和淳樸的中國色彩是一朵具有東方藝術特色的奇葩既顯示了歷代陶工的聰明才智,也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美學念與文化特征,并記錄著歷代陶工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與精誠的敬業(yè)精神古彩和粉彩有很大的不同不僅是名稱不同,使用的顏料不同,文獻記載也多不同《陶雅》云康窯藍綠皆濃厚,故曰硬彩,雍正則淺淡而美,有粉故也,其無粉者亦屬以他質之淡計《飲流齋說瓷》曰康熙硬彩建國以后,業(yè)界把古彩和粉彩的區(qū)別說的更為清楚有文曰古彩與粉彩,都統(tǒng)稱五彩古彩為我國的傳統(tǒng)裝飾,在技法上是單線平涂,呈色方面則濃艷而不刺目,使用顏料也是就取材如用皂礬作礬紅,以鉛粉入礬紅少許配成黃色,以鉛粉石末入銅花配成綠色,以鉛粉石末入青料則成紫色翠色以洋翠為上,廣翠次之,以礬紅為主色粉彩于沒骨畫法,其所用原料,除襲用古彩者外,還創(chuàng)造顏色幾種,如胭脂紅、羌水紅,皆用赤金與水晶料配成,其洋綠、洋黃、洋白、翡翠等色,皆用硝粉、石末、硼砂各項配成以上所講區(qū)別,一是技法,五彩是單線平涂,粉彩是沒骨畫法;二是顏料用法,粉彩除襲用古彩者外,還創(chuàng)造了幾種顏料,胭脂紅、羌紅、洋綠、洋白等在文中,筆者意欲著重談一談對古彩色彩的運用,意在拋磚引玉色彩是很好表達情感的一種語言。
作品如果能很好運用色彩就能引發(fā)人們的興趣,影響人們對作品做出購買的決策古彩瓷的色彩是由紅、黃、綠、藍、紫五種顏色組成的,故也被稱之為五彩它是景德鎮(zhèn)獨創(chuàng)的釉上彩裝飾品種在古彩裝飾構思中,色彩始終是貫穿著整體感覺和認識的,古彩裝飾構圖中除了講究對空間、虛實的處理外,還采用色彩的深淺、明暗變化,使得畫面層次感、立體感更加強烈,色彩具有個性化,它能與作品相溝通,借助念及心理聯(lián)想使人們理解古彩裝飾中的色彩,因此對古彩瓷的色彩作出必要的分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正確使用鮮艷的色彩古彩裝飾繪畫,經常使用強烈艷麗的色彩,如紅色、綠色來直造型立意,令作品的色彩對比雖然強烈,卻充滿著純真、質樸,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使整個畫面更為充實豐富,且空間緊湊,層次分明,形成了特有的古彩裝飾風格在古彩裝飾繪畫中,紅色尤其是不能缺少的,它最能激起人的生命情感力量,形成明顯的情感色彩傾向,由于紅色的鮮艷度較高,帶有強烈的光澤,所以在古彩裝飾繪畫中的紅色,富貴而吉祥,如頌風、牡丹等都有大富、大貴、大吉大利之美,在古彩繪畫中頗為流行這都是借助于代表著歡樂、喜慶的紅色賦予了作品強烈的意境,如在方復教授古彩作品《富貴有余圖》瓶中,用了大量的紅色畫紅鯉魚、牡丹及童子衣飾上的圖案,表達了人們對飛黃騰達的美好祝福和向往,古彩作品往往給人以鮮艷而強烈振奮的感覺,意在艷而不俗,在艷中求雅,古彩裝飾繪畫中對濃艷色彩的大膽運用,更近了中國民間美術在用色上的那種明快和強烈的風格,與強調色彩清淡而素雅的粉彩裝飾藝術大不相同古彩裝飾富麗堂皇、大紅大綠、五彩繽紛雖然它的色彩種類較粉彩少,較新彩則更少,卻顯得非常豐富,這確實是個奧秘其裝飾色料主要有料、色、油,而輔助材料有膠、紙、墨三、古彩的裝飾色料一是料,用于進行線描和勾畫形象,用油或膠進行調料的稱為料,也稱為畫料或油料料有時可以當色用料有兩種,一是油紅,二是生料油紅(即西赤),主要用于畫花頭、人物的臉、手以及仕女的上衣等色相近似國畫、水彩中的朱磲色未用油調搓之前,是一種桔紅色粉末西赤的色劑是特制的氧化鐵,又叫生礬紅,其配制工藝先將青礬烘干成白粉,除去雜物,在特制的坩堝內,慢慢加溫,用鏟翻炒到一定溫度時,急炒而不斷翻動,炒到略帶黑色即止再將冷卻后的標準生礬紅,入缸漂洗,放水攪拌,反復漂洗八九次,使礬水去凈為止然后,將礬紅分級,轉移到其他缸內,第一道水的礬紅為頭漂礬紅,作西赤色劑再將氧化鉛、硼酸、紅丹、石英、硝酸鉀、氧化鐵、氧化銻,按比例稱好,充分混合,置漏孔坩禍內,在℃上下溫度熔融,傾注冷水內冷卻、烘干碾磨過篩,即成熔劑再按色劑%、熔劑%的比例下料,置球磨機內球磨小時,烘干、研細,即成油紅(西赤);生料(即珠明料),是用于描繪對象的主要畫料調油前是一種黃黑色粉末,用油調搓后,呈深黑色,其淡料呈黃灰色質好的珠明料,其淡料呈綠灰色生料也可當黑色使用,其方法有三種,即拓生料罩大綠,拓生料罩古紫,拓生料罩雪白其中以罩大綠色為最黑珠明料大多是原礦,筆者輕時,曾在配青花料的原礦中撿到一粒粒綠豆大小珠明料,此種珠明粒粉碎后畫線,一是爽,好畫,二是淡可當深隨著瓷業(yè)的發(fā)展,對珠明料的需求增大,用原礦珠明畫瓷,已經是不現(xiàn)實了我們還應了解人工合成的珠明料,其制作方法是先將長石、石英、高嶺土、滑石、氧化鎂制成混合料,以氧化鈷與混合料的比例,混合研磨過篩即成市場上顏料店中的珠明料,大多是此種人工合成珠明料二是色,古彩顏色多是混合研磨,不經過熔煉即成的配制方法多是以父傳子,以師傳徒雖然配方很多,然而萬變不離其宗,主要原料只是成分上的加減大凡如下.礬紅,烤花前后變化不大,其色相如國畫中朱磲加少許胭脂,呈紅艷而沉著的朱紅色而古彩傳統(tǒng)配方是由生礬紅、鉛粉、上黃混合研磨而成魏忠漢先生的《陶瓷裝飾材料學》提供的配方為用漂洗后的生礬紅與鉛粉以的比例配料,經過充分研細,即成熟礬紅熟礬紅加入牛膠水浸泡至,就是我們通常洗染用的礬紅其實礬紅與西赤是一回事,只是含生礬紅的量不同而已礬紅在古彩的填色技巧中還將詳細介紹.古大綠(以下簡稱大綠),烤花前呈藍灰色,烤花后色相如水彩中的翠綠色,碧綠而深沉古彩傳統(tǒng)大綠,是以生紅、銅花、晶料、黃丹、鉛粉配成魏忠漢先生的《陶瓷裝飾材料學》提供的配方是,以氧化銅,石英、鉛粉的比例配料,經過充分研磨、混合均勻,制成混合料三、將色彩進行對比組合對比規(guī)律的運用在古彩裝飾藝術之中得以體現(xiàn),在作品中大膽運用民間藝術的審美特色,運用補色、高純度的色相對比使色彩夸張刺激,古色古香,使作品產生極強的張力及氣勢逼人的效果總體來說,古彩裝飾藝術中運用色彩對比的方法與原則有二點、是色與線描對比,線描所繪出的料大多數(shù)是用生料(黑色)它可以作為一種基調,一種與色彩的濃郁形成鮮明對比的因素來使用,其中,用點的形式來表現(xiàn)遠處樹干上的樹葉,近景為荷莖上的刺,花頭與蝴蝶的深淺關系,以及用來表現(xiàn)玲瓏石的轉折面和陰暗部,即有均勻鋪開的點來表現(xiàn),也有按一定秩序和方向由密到疏展開的點來裝飾,顆粒飽滿、渾圓、烏黑亮澤,所運用的黑色凝煉、莊重,用來表現(xiàn)樸素幽靜的意境,紅色熱烈奪目,作為喜慶、熱烈、幸福的象征,二者組合,在對比中達到高度的和諧統(tǒng)一之美、是色與色的對比,高純度的色相,補色對比的色彩原則在傳統(tǒng)的文人畫中很少會出現(xiàn)過,但在古彩裝飾藝術中處處可見,這種刺激人們覺感官的色彩即是民間風俗文化身的色彩提練,紅與綠的搭配在傳統(tǒng)文人畫中一般是用色禁忌,在民間這種色彩搭配卻是常見,在古彩裝飾藝術中它們也成為一種用色范式,為人們喜愛作品中如果缺少二者的搭配那就不能稱之為古彩作品了,如清康熙間五彩《荷塘翠鳥》瓷板畫、戴榮華所畫《五彩春光》高足瓶、方復的《古彩綜合裝飾花鳥圖》瓶都屬于這種用色,紅色的花瓣讓綠色的莖與葉映照得鮮艷飽滿,這對補色的應用使得畫面更加活潑,富有很強的張力。
紅色與黃色,紫色與藍色在我們民族傳統(tǒng)的語言是幸福、莊嚴、神圣的代名詞,是智慧和文明的象征,特別在民間配色口決中,紅搭黃色亮晃晃,要求揚,一片黃就充分體現(xiàn)了紅與黃色的色彩魅力,受民間畫的影響,古彩裝飾藝術也充分運用了這種色彩搭配,紅色與黃色在彼此映襯下尤為顯得清新奇目鮮明和諧,在古彩裝飾中紫色都用在樹干上、花瓣、衣飾當中,而古翠(藍色)一般只是起著點綴的作用,調節(jié)色彩對比,使得畫面和諧統(tǒng)一,讓畫面豐富多彩,金色在古彩裝飾中表現(xiàn)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如大面積涂染或小面積的點綴,用精細的金色線條,或金色的圈點裝飾等,總之金色的運用使得古彩瓷更加雍容華美,富麗堂皇四、是色彩運用規(guī)律古彩裝飾藝術在色彩上雖沒有程式套路,但有規(guī)律、有感情,畫面的主色調猶如樂曲的主旋律,它要求畫面一切局部色彩都統(tǒng)一于整體色調,以形式優(yōu)美和諧的關系,在整體主色調的制約下,鮮明艷麗的局部色彩進行有秩序的組合、渲染,產生美感烘托線描蒼勁有力、雄健、沉穩(wěn)、挺拔硬朗的意境,產生古色古香、大紅大綠的意趣因此,在古彩裝飾藝術色彩紋處理上,需要古彩美術工作者在色彩的修養(yǎng)上下苦功,除了讓者感受到其獨特技法外還要被它色彩情調而感動,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回味無窮在使用色彩對比調和上,要相互除了熟練掌握古彩線描裝飾技法外,還必須認真研究色彩在古彩瓷當中合理的應用,線描與色彩在情感上是與時俱進的,是需要古彩繪畫工作者花大量的時間去探索,追尋它的色彩魅力烘托,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達到情景交融的意境色彩產生的情感是激昂向上,還是熱情奔放取決于畫面的色調,色調是作品的靈魂,是產生意境的關鍵,如中國民間藝人在配色經驗中有一句順口溜可說明古彩裝飾藝術的博大精深紫是骨頭綠是筋,配上紅黃色更新等總之,就是要畫出深刻感人賞心悅目的古彩作品來,讓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古彩研究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古彩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