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識”又稱“銘文”,指古代鐘、鼎等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后來就泛指在各類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記錄該器物制作的時間、地點、工匠姓名、作坊名稱等等的文字在漆器、玻璃器物和陶瓷制品中較為多見宋元以前陶瓷器的的款識多為各類記款,如山東鄒縣邾國故城遺址出土的一件秦代陶器上印有篆書秦詔文,文曰“二十六,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
乃詔丞相狀館,法度量則不一,歉疑之,皆明壹也。
”南京清涼山三國吳墓出土一件青瓷熊燈,其盤底部刻劃“甘露元五月造”七字銘文這些都是早期陶瓷器物上常見的款識自唐代始,隨著商業(yè)貿(mào)易的繁榮,海外貿(mào)易的加強,陶瓷器產(chǎn)銷兩旺,瓷窯瓷場大量興起,競爭也由此而興,此時各種標(biāo)識性或廣告性的款識大量出現(xiàn)。
如唐代時長沙窯器上??梢姷健氨寮倚】谔煜掠忻保班嵓倚】谔煜碌谝弧钡鹊淖謽哟四俗再u自夸廣告性的款識。
宋代磁州窯枕上常見的“張家造”、“張家枕”款,影青粉盒上常見的“段家合子記”款等等,此乃作坊標(biāo)識性款識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款識,如定窯器上的“官”、“新官”字款,汝窯器上的“奉華”款,建窯墨釉盞上的“供御”、“進盞”等款,這應(yīng)是當(dāng)時各窯場均奉旨燒造的進貢產(chǎn)品的特殊標(biāo)記。
元代除上述各種款識之外,還有樞府窯器上的“樞府”款這是元代浮梁瓷局為宮廷定燒器物的標(biāo)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