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經驗的理論解析評介祝桂洪教授的新作《景德鎮(zhèn)陶瓷傳統(tǒng)工藝》景德鎮(zhèn)陶瓷具有悠久的歷史,史料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新平為景德鎮(zhèn)之古地名),已有2000多景德鎮(zhèn)名稱始于北宋,當時宋真宗皇帝派官員來督造瓷器,貢奉朝廷并滿足官府之需,命陶工將當時的號刻于器底,即署景德制底款,由于所造瓷器光致茂美,四方則效,于是天下咸稱景德鎮(zhèn)瓷器,皇帝便詔諭將地名改為景德鎮(zhèn),至今已有]。
在尿醚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碳酸銨,碳酸銨與熟石灰作用,使ca(oh)碳酸鹽化,生成銨離子(nh)與粘土中的ca作用,形成nh 。
一粘土 ca,從而使釉漿解凝,并通過實驗得以證實。
我在景德鎮(zhèn)陶瓷原料總廠化驗室做過了一系列的釉漿膠凝現(xiàn)象和解膠措施的實驗,其中也證實了尿素類物質確有一定的解膠作用第二章坯釉的制備著重介紹了景德鎮(zhèn)陶瓷原料特別的粉細方式,即千百來利用取之不盡的山澗流水的水碓舂細這種獨特的方式不僅廉價而且效果很好書中詳細地分析了其原因。
傳統(tǒng)的方法常為看似簡單而效果極佳的方法,如淘洗、沉淀和制不(讀dun,制成磚塊狀的陶瓷原料),以及進入瓷廠的再淘洗、濾漿、踩泥和陳腐,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坯泥的使用性能特別是成型使用前的打泥(揉泥),有經驗的師傅經其打過后的泥團,比真空練泥機加工后的還好使用祝先生指出他在北京798廠擠制壁厚只有0.3毫米的小瓷管就有這樣體驗,因為這是在打泥中的泥團經過搓揉、擠壓、捧拉和拍打,所有操作都是多方位的,有利于其中的氣泡充分排出,達到泥團熟化的程度第三章成型祝老詳細敘述了拉坯成型、整型、利坯、琢器做坯,以及雕塑、雕鑲與雕削作為傳統(tǒng)成型方法,千百來,經過歷代瓷工的提升,達到了巧奪天工的境界由一堆泥團置于轆轤車盤中心,旋轉中在拉坯工的手下頃刻便成了所需要的器型,如何得來?印坯工的整型,達到了整齊劃一的程度,要點是什么?而利坯工的修削,使器型達到坯薄如紙、且厚薄一致,其原因何在?書中對此都作了一一分析至于傳統(tǒng)的琢器做坯,在書中單列為一節(jié)加以闡述凡鑲方棱角、模印鏤空之坯,平板薄胎等之瓶罐壺缸類,以及牾、樽、彝、酒器等均稱為琢器,書中比較了其與圓器拉坯之異同、操作特點及工藝設備等還對雕塑雕鑲與雕削,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用塑性成型和注漿成型法,如何做到在器件上的配合和相輔相成,等等第四章干燥這是伴隨生產過程中從成型到進窯各階段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景德鎮(zhèn)陶瓷傳統(tǒng)工藝的干燥布局非常巧妙,在作坊為一條龍的操作:打泥、拉坯、印坯、利坯、施釉、挖底等一系列工序上空,房屋遮陽的一面是陰干(晾干)的坯架,露天一邊是曬坯的坯架,根據(jù)不同的工序要求,充分利用空間,靈活掌握坯體陰干和曬干的水分,以利生產合理連續(xù)進行書中對此作用進行了分析,并闡述了以后相繼使用的地坑烘房、蒸氣管道烘房、熱風烘房、鏈式干燥器、電熱干燥器、遠紅外干燥器、微波干燥器等工藝設備,特別是對廢氣循環(huán)的研究,要求降低熱耗和鍋爐的負載,減少散熱器的散熱面積,總結出了五種廢氣循環(huán)方法,從而提高干燥效率第五章燒成。
從實際到理論專門闡述了景德鎮(zhèn)窯(簡稱鎮(zhèn)窯),這是千百來在景德鎮(zhèn)所形成的獨特窯種,其始建于陳代(公元577-),發(fā)展到元代有此種窯300余座其結構簡單,熱利用率高,以松柴為原料,恰到好處用來燒成名貴的瓷器銅紅釉(祭紅、美人醉等)、青花、玲瓏和各種窯變花釉,在陶瓷生產上占有重要地位,由其燒出來的產品在國際上被視為珍寶,久負盛譽。
祝老從鎮(zhèn)窯的結構與氣體力學、傳熱學、溫度和氣氛的分布進行了分析,并對其砌筑材料及窯房工藝布置、煙囪結構與砌筑方法等進行了介紹;同時對鎮(zhèn)窯的勞動組合、特別是燒窯操作及控制,使其燒成達到巧奪天工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令人讀之如開啟了一座寶庫大門陶瓷是火的藝術,故燒瓷是其中的最終關鍵。
鎮(zhèn)窯一般可裝燒瓷器350擔(約合凈瓷8.8噸),全窯可以分為24個不同溫度區(qū)和相應的氣氛區(qū),窯工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配方、不同的品種、不同的釉色,碼放在不同的部位(俗成窯位),通過合理燒成,使各個區(qū)域處(前后左右、上中下部)的瓷器都燒得恰到好處,這是千百來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奇跡,也是陶瓷技術中之瑰寶我對熱工測試中的氣體分析作過系統(tǒng)的工作,即對燒油和燒煤的隧道和圓包窯中的各部位在不同溫度時取樣進行過氣體成分分析,其中特別重要的是co、c02和游離02,這些都反映燃燒是否完全和還原是否充分等等燒好窯的條件,從而在燒成中進行調整,達到最佳狀態(tài)而鎮(zhèn)窯積累千百之經驗,憑把樁師傅(看火技師)的肉眼加思考就能處理好,這確是陶瓷生產上的一個奇跡。
第六章裝飾是對瓷器進行美化,不僅使瓷器保有使用價值,而且更具欣賞價值景德鎮(zhèn)陶瓷裝飾是伴隨千百來的生產發(fā)展來的,傳統(tǒng)裝飾中的青花.、青花玲瓏、粉彩和高溫顏色釉不僅是名牌產品,也是世界陶瓷技藝的尖端,因而多次獲得國際金獎對釉上彩飾(可分為粉彩、新彩、古彩、貼花、刷花、鑲金等),釉下彩飾(可分為青花、五彩、堆雕等),顏色釉(高、中、低溫)和玲瓏(釉下加彩青花和釉上加彩、描金等所謂斗彩),進行了詳細的論述,特別對裝飾中所用之顏料和呈色肌理給予了闡述,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多方面的技術資料,包括對某些次品加工復燒而改良的技術第七章景德鎮(zhèn)瓷器器型名稱與主要規(guī)格由于陶瓷生產歷史源遠流長,器型和畫面品種繁多,大致說來有13大類,5000多種畫面,而且仍在不斷發(fā)展,其中80%以上是傳統(tǒng)產品從單件產品到成套瓷器,器型和數(shù)量是有規(guī)定的,如套172頭(即件)青花梧桐中西餐具就有大小不同的器型39種,生產的要求條件很高我曾在陶瓷工業(yè)公司技術科工作數(shù),深知對每種產品的外形、規(guī)格、尺寸和重量等都是有嚴格規(guī)定的要求祝老深入調查,在書中對碗類、盤碟類、壺類、杯盅類、套具類、品鍋和飯古類,壇、缸、缽、盂類,以及陳設瓷與雕塑瓷,都作了必要的介紹而且在每類中又作了應有的細分,如碗類有正德型、荷葉型、兜碗型、菏蓮型、英碗型、石榴型、鍋型等,形成傳統(tǒng)的定型產品,對它們的口徑、底徑、外高、內深等,都是有嚴格要求的;并對成套瓷器列表加以說明,如中、西餐具從25頭到286頭都注明了品種、器型,不可或多或少,否則不好成套使用,這對日用陶瓷生產是很好的借鑒全書七章,全面周到,實際結合理論,闡述分析明了誠然,景德鎮(zhèn)傳統(tǒng)陶瓷工藝還有很多內容可著述之,有待于今后我與祝老師共事20多,深知其治學嚴謹,老j當益壯,此《景德鎮(zhèn)陶瓷工藝》為其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