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无码免费日日_成年日本H片免费网站_一区在线观看_超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成人

瓷都梅瓶天下收藏
Home|論日用陶瓷產(chǎn)品造型的情感表達(dá)|瓷都梅瓶天下收藏

前段時間,有神秘買家大肆收購樊家井仿元仿明梅瓶,一時坊間傳言四起,甚是熱鬧今天,收藏江湖欄目特別邀請到國家文博研究員周榮林老師,為我們詳解解讀有關(guān)梅瓶收藏的歷史典故及發(fā)展脈絡(luò),以供參考周榮林,國家文博研究員,現(xiàn)任景德鎮(zhèn)陶瓷歷史博覽區(qū)管理處副主任、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遺產(chǎn)研究保護(hù)中心主任、江西省博物館學(xué)會常務(wù)理事、唐英研究會秘書長、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特約研究員曾任景德鎮(zhèn)陶瓷歷史博物館館長、景德鎮(zhèn)市古窯瓷廠廠長c周榮林中國傳統(tǒng)瓷器種類繁多,梅瓶是其中主要的瓶式之一梅瓶的基本形狀為小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斂,近足部略向外撇足底內(nèi)削,形成圈足其端莊挺拔的形體、柔和流暢的曲線、豐富多彩的紋飾吸引人們贊賞和喜愛梅瓶之名始見于清末寂園叟的《陶雅》:“器皿之佳者,曰瓶、曰盂、曰罐……,至于不可勝計,而以瓶之種族為最多瓶之佳者,……曰梅瓶……”民國初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對梅瓶名稱的來歷作了如下解釋:“梅瓶,口細(xì)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于足徑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口徑小怎么會聯(lián)想到“梅之瘦骨”?這大概是梅花、梅枝常常被中國文人用來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吧但不管如何,“梅瓶”這文雅的名稱和其優(yōu)雅的形體倒也相配,于是也就約定俗成,流傳下來《飲流齋說瓷》以“梅之瘦骨”來說梅瓶口徑之小,但并沒有說梅瓶是用來插花的。

文獻(xiàn)記載、傳世實物及古代繪畫均可證明,梅瓶最初的用途是盛酒梅瓶定型于北宋時期梅瓶的燒造和其他品種的瓷器一樣,在宋代,眾多窯口的燒制品百花齊放到元代,景德鎮(zhèn)開始逐漸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這時景德鎮(zhèn)窯燒造的青花、釉里紅、青白釉、藍(lán)釉白花等釉彩品種的梅瓶最為著名到明清兩代,梅瓶的燒造主要就見于江西景德鎮(zhèn)窯瓷都梅瓶,天下收藏本文根據(jù)景德鎮(zhèn)窯燒造梅瓶收藏博物館的有關(guān)資料來綜述其收藏特色,以饗讀者元代青花瓷非常珍貴,其拍賣價格已經(jīng)是以億為單位來計算而連蓋梅瓶更是世所罕見11月江西高安窖藏出土元青花連蓋梅瓶達(dá)6件之多其中4件云龍紋,2件纏枝牡丹紋高安市博物館也成為收藏元青花梅瓶的著名博物館景德鎮(zhèn)首屆陶瓷節(jié),高安窖藏出土23件景德鎮(zhèn)窯燒制的元代瓷器到景德鎮(zhèn)陶瓷歷史博物館展出,引起極大轟動展品全部為國家一、二級文物,其中就包括元青花梅瓶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主題紋飾為人物故事,器物稀少,繪工精致,為世界級國寶,價格在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紋罐之上該梅瓶在江寧將軍山明代沐英(朱元璋義子)墓出土故宮博物館對景德鎮(zhèn)窯梅瓶的收藏豐富,本文根據(jù)該院的資料,介紹了6件梅瓶,分別代表了明代早、中、晚三個時期景德鎮(zhèn)窯梅瓶的特征廣西靖江王是朱元璋于洪武三首批分封的十個親王之一到清順治七(南明永歷四)靖江王有十四任,存世280余十四任靖江王中十一位死后均葬于桂林東部堯山一帶,形成規(guī)模巨大的王陵區(qū)桂林市博物館所藏梅瓶大部分出土于該王陵區(qū)由于以上原因,廣西桂林市博物館成為收藏景德鎮(zhèn)窯明代梅瓶數(shù)量最多、品種最豐富的著名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和天津市博物館對景德鎮(zhèn)窯歷代梅瓶有系列收藏,其中不少典型器膾炙人口,為廣大文物愛好者熟悉和喜愛一、江西高安市博物館館藏梅瓶高安出土的6件元代青花梅瓶均帶蓋,且器型大小基本一致,造型、胎質(zhì)、釉色與制作工藝基本相同,只是裝飾圖案分成兩類:青花云龍紋帶蓋梅瓶(共4件),通高48、口徑3.2、底徑14.1厘米小口,凸唇,短頸,豐肩,圓鼓腹下收,近底足部稍外揚(yáng),矮圈足,沙底無釉配覆杯型蓋,中置蓮苞鈕,蓋內(nèi)中心置空心圓柱形直管,合蓋時不易脫落蓋鈕飾苞瓣紋,蓋面蓋壁繪卷草和變體蓮紋,器身飾紋三組,以二空白帶相隔,腹部主題紋繪雙云龍,肩部繪鳳穿牡丹紋,脛部飾變體仰蓮紋。

全器由五節(jié)組成器底另接有明顯同心圓和跳刀痕。

露胎處見火石紅斑全器器型魁梧頎長豐滿挺拔,胎體堅實厚重,胎質(zhì)較為細(xì)膩,釉質(zhì)晶瑩,青料濃艷青翠,料濃處有深色鐵銹斑,具有明顯凹陷青花纏枝牡丹紋帶蓋梅瓶(共2件),通高48.7、口徑3.5、底徑13.4厘米造型、胎質(zhì)、釉色及制作工藝與上面介紹的云龍紋梅瓶基本一致,但繪飾題材屬植物類此梅瓶紋飾滿布多達(dá)九層,腹部主題紋飾纏枝牡丹,其余部位分別配以卷草、仰覆蓮、格錦、靈芝、弦紋、云肩等輔助紋,云肩內(nèi)填水浪,襯以荷蓮紋二、南京博物院館藏梅瓶元青花蕭何追韓信紋梅瓶,高44.1厘米畫面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表現(xiàn)頭戴展角幞頭,身著官服的漢將蕭何揚(yáng)鞭策馬追友,于奔馬之上身離坐騎的一瞬間;第二部分刻畫了落魄之人韓信牽馬駐足,面對大河躊躇不前的神態(tài);第三部分描繪一位貌似外族人的梢公,持漿等客三部分畫面相互呼應(yīng)梅瓶白釉潔凈潤澤,青花發(fā)色濃艷明麗層次非常鮮明,加之紋飾怡人,使畫面有丹青之妙,堪稱“天下第一梅瓶”于被評為“國寶”明洪武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帶蓋,蓋內(nèi)有管以固定,通高44.1、口徑6.4厘米用銅料釉下繪花,紅色不鮮。

紋飾繁縟,以弦紋相隔繪七組圖案,依次為蕉葉紋、如意云紋、卷草紋、卷草紋、纏枝菊花紋、歲寒三友紋———腹部主題紋飾、波濤紋,覆蓮內(nèi)繪如意云沙底,底部見火紅石于被評為國寶級文物三、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梅瓶明永樂青花桃竹紋梅瓶,高36.7、口徑6.7、足徑14厘米小唇口,細(xì)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斂,矮圈足通體青花繪紋飾三層,肩部繪六個連續(xù)如意云頭紋,云頭內(nèi)各繪折枝蓮花一朵如意云頭紋之間各有一卷枝紋瓶身繪兩組碧桃修竹,脛部繪纏枝靈芝六朵造型穩(wěn)重,胎質(zhì)細(xì)膩,釉質(zhì)瑩潤,青花濃艷,紋飾簡練清晰,是永樂青花瓷的代表作品明宣德纏枝花卉紋梅瓶,高53.1、口徑8、足徑16.5厘米唇口外卷,短頸,豐肩,腹以下漸斂肩部、底部均繪蓮瓣紋,腹部為纏枝牡丹菊花紋,瓶肩自右至左橫排“大明宣德制”楷書款,青花呈色穩(wěn)定,圖案舒展,花瓣及葉片脈絡(luò)間均留有白邊,使花葉具有立體感,代表了這一時期瓷繪藝術(shù)的風(fēng)格,具有宣德梅瓶的典型特征可以看出,明早期的梅瓶受其時代風(fēng)格的影響,整體造型古樸,器型規(guī)整,制作精美肩部線條豐滿圓潤,腹下較元代的開闊、穩(wěn)重;圖案秀麗、典雅,一改元代繁復(fù)的格調(diào),紋飾疏朗秀麗,筆意自然,其器底為細(xì)砂底寬圈足,腹部接痕不明顯明景泰一天順青花攜琴訪友人物紋梅瓶,高32.5、口徑5.4、足徑10.5厘米唇口,梯形頸,圓肩,斂腹、撇足糊米底,肩部繪海馬、海水紋,腹部為攜琴訪友圖,人物冠帶、衣衫隨風(fēng)飄揚(yáng),紅日當(dāng)空,靈芝形云氣紋下掩映著遠(yuǎn)山近草,柳、竹、山石清晰可見其造型、紋飾均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明正統(tǒng)青花孔雀牡丹紋梅瓶,高36.5、口徑5、足徑12.6厘米小唇口,梯形頸,豐肩,腹以下漸斂,圈足肩部繪纏枝蓮紋一周,腹部為孔雀牡丹紋,二孔雀立于折枝牡丹之中,低首回望,形態(tài)逼真,脛部為蓮瓣紋一周,勾畫草率青花用料為國產(chǎn)料,色泛灰暗明萬歷青花八仙祝壽紋梅瓶,高32.4、口徑5.7、足徑9.5厘米盤口,長頸,硬折肩,腹以下漸收,近底直下,瓶身所繪紋飾為五層,頸、肩部為卷枝小蓮花紋腹部為八仙祝壽圖脛部紋飾為蓮花、蓮蓬、菊花、洞石近底部為海水中拖出海象、海馬紋明嘉靖青花纏枝花紋梅瓶,高32.4、口徑6.5、足徑12.2厘米盤口,細(xì)頸,圓肩,腹下漸斂,圈足肩上部書“大明嘉靖制”六字楷款,下部為云頭紋一周,云紋內(nèi)繪折枝蓮,間以纓絡(luò)紋,腹部繪纏枝花紋一周,脛部為朵花裝飾,紋飾之間以雙弦紋相隔四、廣西桂林市博物館館藏梅瓶桂林博物館的梅瓶共三百余件,其中各式陶梅瓶67件,以青花梅瓶為主的各色瓷梅瓶252件從其器型、釉色、紋飾等諸多方面認(rèn)定,這些瓷梅瓶來自瓷都江西景德鎮(zhèn)明代各地藩王都有在景德鎮(zhèn)定燒瓷器的情況靖江王陵所用各類瓷梅瓶就是從江西景德鎮(zhèn)經(jīng)水路運到桂林的250多件梅瓶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式:大型梅瓶這類梅瓶共有10件,其器型相對較大,一般瓶高在四十余厘米以上,最高者為65厘米典型器有青花歲寒三友仙人故事帶蓋大梅瓶,青花"大明萬歷制"款四愛圖梅瓶,青花雙龍搶珠梅瓶厚胎唇口梅瓶此類梅瓶時代較早,共有8件,胎體厚重渾圓,工整秀雅,唇口,豐肩圓腹其典型器為青花攜酒尋芳(攜琴訪友)圖梅瓶與青花“富貴有余”魚藻圖梅瓶高腰粗脛帶蓋梅瓶此類瓶共有5件,寬口,豐肩短腹,高腰粗長脛,器型挺拔,配一笠形蓋,蓋內(nèi)有止口,器形較少見典型器為靖江溫裕王朱履燾墓出土青花雙龍搶珠高腰帶蓋梅瓶及康僖王次妃趙氏墓出土青花雙鳳穿蓮高腰帶蓋梅瓶長腹梅瓶此類梅瓶共有90件,器型較挺拔,豐肩圓長腹或斜長腹,腹以下至足漸收典型器有青花雙龍趕珠梅瓶及青花花蝶梅瓶斜長腹寬口梅瓶此類梅瓶共有16件,腹部較粗大,腹以下至足漸向內(nèi)斜收,直勁盤口,口較寬大,勁較長,一般口徑有6厘米以上典型器有青花纏枝蓮梅瓶圓腹寬口梅瓶此類瓶共有4件,直頸,寬盤口,腹部渾圓,器身較短,淺圈足,沙底典型器有青花仙人梅瓶圓腹斂腰梅瓶此類瓶共有82件,短頸小盤口,腹部渾圓,腰部內(nèi)斂,脛部稍外揚(yáng),矮圈足典型器有哥釉赭云鶴梅瓶,明代名相呂調(diào)陽墓出土青花雙龍搶珠梅瓶及青花嬰戲圖梅瓶圓腹細(xì)腰梅瓶此類瓶有15件,與圓腹斂腰梅瓶相似,所不同者為腰部內(nèi)斂程度更甚,腰部細(xì)小,脛部外揚(yáng)明顯典型器為青花應(yīng)龍趕珠梅瓶圓腹圓臺頸梅瓶此類瓶僅青花攜琴訪友圖梅瓶1件,其造型為豐肩圓腹,脛略直,平沙底,頸部呈圓臺狀,上窄下寬,別致典雅圓腹直口梅瓶此類瓶共有4件,典型器為青花卷草雙鳳帶蓋梅瓶2件,其特點為直頸外卷口,肩部較寬,腹部略粗短,脛略外揚(yáng),整器莊重穩(wěn)當(dāng)雞腿形梅瓶此類瓶僅2件,其造型亦特少見直口,豐肩小圓腹,腹以下至足漸收,腹徑僅11.9厘米,底徑6.5厘米整器呈一雞腿形,細(xì)小玲瓏圓腹長頸梅瓶此類瓶共有6件,造型工整別致,豐肩圓腹,脛略直頸稍長且口外撇,略呈喇叭狀典型器為青花龍鳳呈祥梅瓶鐘形蓋梅瓶此類瓶共有10件,梅瓶配一倒扣佛鐘形蓋(亦稱鈴鐺蓋),蓋壁稍直者略顯呆板,蓋壁略外揚(yáng)者顯得活潑生動典型器有青花卷草雙鳳梅瓶五、上海博物館館藏梅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高42.1、口徑5.5、足徑12.7厘米唇口,頸部呈梯形,溜肩鼓腹,脛部內(nèi)收,足部微外撇,底部內(nèi)挖成圈足梅瓶以青花裝飾,紋飾分為四層,腹部主題紋樣是纏枝牡丹花紋明洪武云龍紋“春壽”梅瓶,高37、口徑6.2、足徑16.1厘米唇口短頸,豐肩,肩部顯得豐滿圓潤,脛部內(nèi)收較大,足部外張,圈足較高瓶身以青花繪畫云龍紋,肩部篆書“春壽”二字明永樂青花花果紋梅瓶,高34.8、口徑5.1、足徑12.4厘米唇口,直短頸,肩部豐滿,自肩部以下逐漸內(nèi)斂至脛部,底部略微撇出,圈足,造型線條柔順秀美,給人以端莊清麗的美感梅瓶以青花折枝花果紋為裝飾十五世紀(jì)中期青花攜琴訪友圖梅瓶,高22.1、口徑6.2、足徑10.7厘米。

直口短頸,豐肩長腹,脛部內(nèi)斂,圈足無釉梅瓶以青花繪高士攜琴訪友圖明萬歷青花龍紋梅瓶,高62.9、口徑10.4、底徑17.5厘米梅瓶形制較大,盤口,頸部略長,豐肩,肩部較平,腹部修長而且較為平直,脛部略收瓶腹中間以青花繪畫四爪靈芝龍明代永樂朝以后,梅瓶的制作工藝基本上相同,一般梅瓶的制作都是由口、肩、腹、脛和底五部分接胎制成,且大部分的梅瓶器內(nèi)都有釉永樂以后的梅瓶尺寸普遍變小,梅瓶的底徑增大,顯得非常秀麗典雅,給人穩(wěn)重的感覺萬歷時期又出現(xiàn)了器型高大的梅瓶,有的高達(dá)六十多厘米,其他時期都是在三十厘米左右六、天津市歷史博物館館藏梅瓶明宣德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高33.5、口徑6、最大腹徑19.2、底徑11.5厘米口微侈,圓唇,短頸,溜肩,圓腹下收到足部微外撇底有凹凸不平的淺寬足圈,露胎無釉口內(nèi)施部分白釉口沿外是雙弦紋頸部有卷草紋一周肩部是三組折枝桃紋肩下部是格子錦朵花紋邊飾腹部是主題紋飾,纏枝牡丹脛部飾雙弦紋,近足部以實筆繪雙層仰蓮紋一周明早期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高28.5、口徑5.9、最大腹徑28.3底徑10.7厘米口微侈,圓唇,豐肩,圓腹下收至足部微外撇底部為淺平寬圈足,露胎無釉口內(nèi)施青白釉,口沿外和頸下部,各有弦紋一道肩部弦紋間一周流暢的卷草紋邊飾腹部是繁密的青花纏枝牡丹紋脛部雙弦紋間,是一周變形的仰蓮紋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梅瓶,高35.7、口徑6.9、最大腹徑23.2、足徑13.2厘米小口,圓唇,短頸,豐肩,圓腹下收至足部微外撇,窄圈足,平底露胎無釉口內(nèi)施白釉,頸部雙弦紋間是一周花朵紋邊飾頸部一周邊草紋,肩部是一周覆蓮,蓮瓣里還有石榴紋腹部是各種各樣的纏枝蓮紋,形成四方連續(xù)圖案脛部飾一周長長的蕉葉紋邊飾。

清乾隆款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高33.1、口徑7.2、最大腹徑22.1、足徑13.2厘米小口,圓唇,短頸,豐肩,圓腹下收至足部微外撇,圈足滾圓,平底口內(nèi)施白釉,口沿外有雙弦紋,頸部有一周十字朵花紋邊飾肩部是變形的覆蓮紋,蓮瓣芯有石榴紋腹部是主題紋飾折枝花果近足部弦紋間,是長蕉葉紋邊飾一周底心是青花方體篆書“大清乾隆制”六字三行款

更多藝術(shù)信息

藝術(shù)信息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藝術(shù)信息 :

其他周邊及相關(guān):
鴻永瓷板畫-微信聯(lián)系方式
鴻永瓷板畫-微信聯(lián)系方式
陶瓷優(yōu)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