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產(chǎn)瓷器的景德鎮(zhèn),千窯火不斷,能工巧匠輩出,精品力作層出不窮,一代又一代的陶瓷藝人積極弘揚和傳承著中華文明瓷業(yè)是景德鎮(zhèn)的支柱產(chǎn)業(yè),聲名遠播世界各地,從業(yè)人員數(shù)十萬計,筆者十多口家庭成員中就有七人工作在陶瓷行業(yè),可謂半壁河山有其一回憶半個世紀對陶瓷的所見所為頗有感觸,至今難以忘懷已經(jīng)上小學的我,基本上每寒暑假都會去新廠外公家玩上一陣子。
外公名叫郭如意,是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教師,也是第一批由景德鎮(zhèn)市人民委員會授予的陶瓷美術設計師時已過半百的外公,為人處事忠厚樸實,十分熱愛陶瓷事業(yè),數(shù)十如一日默默勞作,孜孜不倦,到八旬仍在藝海耕耘解放前,外公是一位開紅店的手工業(yè)者,多的實踐練就了一手彩繪瓷器的精湛技藝,尤其在顏色方面獨樹一幟,功底深厚他在陶瓷學院和輕工部陶瓷研究所工作的幾十里與諸多美術家有過合作,比如余翰青、胡獻雅、王錫良、張松茂等等時63歲的外公光榮退休后仍被部陶研所返聘留用,直到去世才終結了他的陶瓷人生在與外公共處的那些月,從他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其一,他為人低調(diào),品德高尚,從不與人計較,處處事業(yè)為重,任勞任怨,受人敬重其二,他勤儉樸素,熱愛勞動,反對浪費代初月薪就有88元只供養(yǎng)兩人卻處處注重節(jié)約,工余時間常常開荒種地,當時家里吃的蔬菜基本能自給,他每次用餐所剩的一點菜湯也舍不得倒掉其三,他對陶瓷事業(yè)的情結令人肅然起敬,工作時專心致致,廢寢忘食外公沒什么文化,他的技藝完全是在反復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比如配顏料哪怕要千百次試照子才能成功也從不放棄時至今日,每當看看外公留下的那些與人合作或是自行繪制的瓷器作品都會想起可親可敬的老人家現(xiàn)已近八旬的母親同樣是陶瓷行業(yè)的一位老兵,典型的繼承父業(yè)者,從藝50余才歇手,為陶瓷事業(yè)的傳承和發(fā)展忙碌了一輩子。
代,老母親遵從父命進入藝術瓷廠干上了陶瓷彩繪工作,以填翎毛為主,常累月的苦心鉆研,收獲的是高超的技藝。
代初已是幾個孩子母親的她,白天要忙工作,晚上又要忙家務帶孩子,卻能堅持做到工作生活兩不誤老母親的性格開朗,工作積極肯干,人緣頗好,代就是共產(chǎn)黨員了小時候的我,除了常去外公家外,也常去母親的廠里,好幾我們兄弟幾個都在瓷廠食堂搭伙食。
當時,母親所在的是藝術瓷廠一車間,也就是高中級彩繪的車間,在此工作的人個個身手不凡,代初外國友人來瓷都參觀是必到之處車間里劃有不少不同工種的組別,老母親在三八婦女組,以填瓷器為主,隔壁是海鷗青組,以畫瓷器為主填畫瓷器又分門別類,諸如人物、山水、翎毛、廣彩、重工等等,還有專門鑲金的,畫邊腳(也叫圖案),雕印子的和寫瓷字的等等瓷廠里分工很細,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相配合,任務揩標叫大碗或稱件。
偌大的車間里工作時相當安靜,沒有交頭接耳和離崗辦事的,大家都在趕任務,干完一票瓷器立馬再打上一票接著干質(zhì)量把關方面,匠工們均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弄不好所填畫的瓷器就要洗澡(也就是返工重做)瓷業(yè)系統(tǒng)在陶瓷質(zhì)量把關上有句俗語叫:一腳壓一腳,毛病不過腳,也就是說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上母親和眾多的同事們復一,日復一日,用手中的毛筆彩繪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瓷,其中不少外銷到世界各地代中期,老母親退休后先后在本市多個民營企業(yè)還去過深圳天津等地傳授繪瓷技藝,70歲的老母親特意給兒孫們留下她的彩繪瓷作品后才封金掛印,為她的藝術人生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我本來也要獻身于陶瓷事業(yè),但由于老爸所在的交通系統(tǒng)招工在前,我才與瓷業(yè)擦肩而過不過,還在家待業(yè)的我迎來了藝術瓷廠綜合廠的成立,按條件被安排進廠當了一名臨時工雖說只呆了不足兩,卻學到了一些陶瓷技藝我們當時工作的場所是舊坯房屋改建的,條件十分簡陋,冬天下雪雪子會沿著瓦縫掉在工桌上,夏天因房屋低矮而悶熱無比盡管如此,我和眾多的男女青一起仍愉快的工作著為了培養(yǎng)我們這些學藝的職工子女,藝術瓷廠派了若干名老師到綜合廠施教。
我所在的是彩繪大組,組里填畫瓷器的工種也分門別類一開始我學的是畫廣彩,兩個月后改畫邊腳也就是圖案,后來還鑲過金,貼花選瓷和搬運瓷器打碼子的事都干過現(xiàn)在,我能熟練作業(yè)的僅有畫圖案一項了,因為這個工種我整整干了一有余學會車箍首先要拉上一陣子線條,熟悉料性,握筆穩(wěn)定后方可上手作業(yè)為了盡快上崗我沒日沒夜的練習車箍,好多次手掌磨起了血泡貼上膠布又繼續(xù)操練工夫不負有心人,后來我畫一套四合壺內(nèi)的大茶盤能一筆車好一道箍,畫雙箍間距均衡,線條粗細一樣,看不出接頭一晃幾十過去,每每回顧那段經(jīng)歷總有太多的遐想我在陶瓷行業(yè)從業(yè)經(jīng)歷雖短,卻有兩個兄弟在藝術瓷廠工作,可以稱得上陶瓷世家了其中:一位小弟隨母姓郭,早已是陶瓷高級美術師和陶瓷藝術家職稱了。
小弟不足兩歲就隨外公在陶瓷學院和部陶研所生活學習,從小在王錫良、張松茂、戴榮華、張育賢、劉平等藝術大師身邊長大,在他們的指教下受益匪淺。
,小弟頂職進入藝術瓷廠,以畫重工工筆人物為主,一筆一畫細膩嫻熟,作品勾畫得維妙維肖,藝術大師們常常給予好評時光飛逝,記憶遠去回顧那些的點點滴滴,既遙遠又親近,仿佛一切都歷歷在目,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和人物時刻在腦海浮現(xiàn),相信許多瓷都人和我一樣將銘記這種記憶直到老去我們無法把過去留下,但我們可以讓未來充滿希望,陶瓷藝術作為華夏文明中的一朵奇葩,迫切需要當今的陶瓷藝人來精心培植,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陶瓷文化,讓陶瓷文化成為優(yōu)秀的世界文化
市場故事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市場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