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一批流散日本近一個世紀的四十余件中國明清陶瓷名品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首次面向公眾展出一個月后將舉辦“日本舊藏重要明清陶瓷”專場拍賣會這批保存完好的明清官窯瓷器來自同一日本財閥家族舊藏,均薈集于1900至間——這一中日關系史上的特殊動蕩時代這批瓷器經秘藏于該家族之山莊故宅,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的半個世紀不曾示人,二戰(zhàn)之后僅于昭和二十八()和昭和四十一()有部分作品驚鴻一見,曾參加德川美術館的“中國清朝陶瓷名晶展”和五島美術館的“中國陶瓷名寶展”,并有多件器物出版于日本陶瓷協(xié)會刊《清朝陶磁》一書,該書由陶瓷史家久志卓真(1898-1974)編著,開戰(zhàn)后日本中國清代陶瓷研究之先河。
這四十余件瓷器多為明代嘉靖、萬歷兩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朗宮窯作品,品種涉及青花、五彩、粉彩、斗彩和甜白、粉青、茄皮紫、松石綠等單色釉,體現(xiàn)出明代晚期至清代康乾盛世的兩百間景德鎮(zhèn)御窯廠的高超技藝和明清兩代各朝宮廷藝術的不同風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