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偶然翻閱《新民晚報》,讀到一篇報道,文中講到茶葉罐最近也開始成為藝術品投資拍賣的新寵在7月6日杭州西泠印社專場拍賣中,一件民國沈存周制錫胎茶葉罐以11.76萬元的價格成交,而另一件唐云畫徐素白刻竹雕茶葉罐則拍出了21.28萬元雖然相對初一把相明石瓢壺(紫砂壺)拍出的1232萬元世界紀錄來說,價格絕對額還不過是小巫見大巫,但是聯(lián)想到上半屢現(xiàn)于媒體聚光燈下的綠豆、大蒜、中藥材等等先后被爆炒的實例,社會上對各類商品的炒作之風漸盛還是讓人不禁觸目驚心照目前這種趨勢下去,早晚會有近如普洱茶、遠如郁金香那樣的泡沫出來為什么會有如此眾多的價格亂象發(fā)生呢?在我看來,不外乎三個原因其一,社會上低成本資金仍然極為充裕,而資本逐利的天性,不放過任何暴利的機會金融危機之后,國家為刺激經(jīng)濟復蘇將利率降至歷史低位,并且投放了大量的貨幣,導致社會上堆積起大量的低成本資金其二,房地產(chǎn)、股市、實業(yè)投資等傳統(tǒng)資金海綿機會缺乏產(chǎn)生的擠出效應其中特別是房地產(chǎn),初以來國家一波又一波的地產(chǎn)調(diào)控,從預期和成本兩個方面抑制了資金流入房地產(chǎn)的意愿,導致成交量直線下降股市上半也是跌跌不休,新資金介入意愿明顯降低實體經(jīng)濟上半情況還算不錯,但相對預期回報率開始下降,與經(jīng)濟復蘇刺激計劃相關的新項目立項銳減也使資金需求下降地產(chǎn)、股市和實業(yè)資金需求不足,產(chǎn)生了巨大的擠出效應,使得大量資金不得不尋求新的投資方向。
其三,基本面的因素不可忽視。
比如中藥材,初大旱,云南三七絕收、北方大蒜大幅減產(chǎn)等,都給炒作者很好的理由綠豆倒沒有大幅減產(chǎn)的消息,但江湖醫(yī)生張悟本對綠豆包治百病的鼓吹帶來的需求階段性爆發(fā),也對綠豆價格的短期飆升提供了動力作為一位投資者,讀到茶具也開始被爆炒的信息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與這些市場相比,當前的a股市場還是相當理性的,對后市似乎不應過于悲觀除了創(chuàng)業(yè)板/中小板的少許泡沫外,上半幾乎是單邊下行的a股市場,幾乎已將大多數(shù)水分瀝干包括銀行在內(nèi)主要權(quán)重板塊,目前估值水平大都在歷史底部附近大量投機性資金尚游離于股市之外,從某種意義上講,意味著目前市場還是處于低風險區(qū)域而從資本逐利的天性來看,一旦市場預期轉(zhuǎn)好,低估值的股票早晚也會成為大量涌入的低成本資金的新寵第二個投資上的啟示是,無論商品炒作還是股票投資,都離不開基本面的支撐,不過有些基本面支撐是建立在虛幻的邏輯上,而有些確有其切實的依據(jù)罷了如前所述,即便是綠豆,價格暴漲也是建立在許多人一度相信綠豆包治百病的邏輯之上的,隨著這個邏輯被證偽,才從哪里來回哪里去而已資本市場上也從來不缺乏會講故事的股票,如果故事只是基于一個虛幻的邏輯或錯誤的假設,那么綠豆的命運一定也難以避免。
茶葉罐被爆炒給我的第三個投資啟示是對稀缺性股票估值的理解估值或者說合理定價一直是困擾投資人的核心問題之一,因為市場總是給稀缺性溢價,且溢價程度的彈性十足,難以把握就像茶葉罐或者綠豆那樣,有限的市場容量面對大量的資金,價格飆升成為必然,但合理價格是多少?在邊際上有很大的彈性,12元/斤和15元/斤的綠豆最后只有符號意義,基本上只取決于資金的供應了對股票也是一樣,具備稀缺性的股票,估值的彈性也將非常大40倍市盈率還是50倍市盈率,應該說都是合理的,只取決于股票稀缺的程度通常高成長潛力、獨特的盈利模式、資源或核心技術都可能成為股票稀缺性的源泉能夠找到并擁有具備稀缺性的股票,可謂投資者之幸,千萬不要因為短期估值波動而輕易放走了籌碼
市場故事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市場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