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石灣窯廣東佛山石灣窯開始于宋,極盛于明清兩代石灣窯生產的是一種高級陶器,俗稱瓦器明人霍韜在正德間所著的家訓中提到當時石灣窯說:“凡石灣窯冶、佛山炭鐵、登州木植,可以便民同利者……”(《霍渭崖家訓》卷一)清代石灣窯較之明代產品更突出,產品種類多樣化道光二成書的《廣東通志》記載石灣窯的生產情形說:“石灣去佛山二十余里,所制陶器,似古之‘廠官窯’,郡人有‘石灣瓦,甲天下’之諺形制古樸,有百圾碎者,在‘江西窯’之上其余則質粗釉或釉厚,不堪雅玩也”(《廣東通志·輿地略·十五》)其實,石灣窯器遠不止類廠官窯和江西窯的器物,總的看來,石灣窯是我國民間陶瓷的一個重要產地,以仿鈞瓷最為著名其仿鈞產品被人習慣稱之為“廣鈞”由于這種仿鈞器的胎土仍屬陶土,因此又被稱為“泥鈞”廣鈞(泥鈞)胎質:陶土,器體厚重,胎骨暗灰,釉厚而光潤與鈞窯的特點比較相近,因此具備了仿鈞的良好條件釉色:以藍色、玫瑰紫、墨彩、翠毛釉等色為佳石灣窯仿鈞釉色是仿中有創(chuàng),如鈞窯的窯變釉是一層釉色,而石灣窯變釉卻有底釉與面釉之分,即要上二層釉:底釉一般為鐵銹色釉,其作用是填充坯胎表面的小氣孔,減少面釉的吸釉率;煅燒時底釉和面釉發(fā)生互相滲透,加深釉面顏色,使釉面晶瑩潤澤,外觀更美石灣窯泥鈞的窯變釉色還有一種很有特點的藍釉,俗稱“雨淋墻”即藍釉中流淌成蔥白色如雨點狀,猶如夏天在蔚藍色晴空中,突然有一陣驟雨似的對于泥鈞的窯變釉色,清人寂園叟評價說:“廣窯謂之泥鈞,其藍色甚似灰也……于灰釉之中旋渦周遭,頗露異彩,較之雨過天青尤極濃艷,目為云斑霞片不足以方闕體態(tài)……又有時于灰釉中露出深蘭色之星點,亦足玩也”(《陶雅》)寂園叟將廣窯與泥鈞完全相提并論是不對的。
佛山石灣窯只是廣窯的一部分,二者不能等同,而石灣窯也不僅僅生產仿鈞器。
石灣窯的其他產品清代石灣窯的產品品種極多:既生產盤、碟、碗類日常用品,又生產筆洗、花盆、仿古銅瓶等文房用具和陳設器具;以“漁、樵、耕、讀”為主題的陶塑則是其典型的特色品種;瓦脊及其飾物更是其傳統著名產品清代石灣窯產品繼承了明代在產品上打陶瓷店號、制品作者等印章款識的特點:清初康熙間有“兩來正記”、“文如璧”等;清乾隆間有“沅益店”、“大昌”、“寶玉”、“瓊玉”、“如璋”、“來禽軒”等;清道光間有“黃炳”、“霍來”、“馮秩來”、“瑞號”等等晚清的器物多印晚明的“祖唐居”款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