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嶺土使用之前的景德鎮(zhèn)制瓷業(yè)第一節(jié)上層瓷石與景德鎮(zhèn)五代北宋興旺的制瓷業(yè)景德鎮(zhèn)陶瓷館吳良華老先生在南河地區(qū)的楊梅亭、白虎灣發(fā)現了采用支釘重合疊燒法燒制碗盤的兩處瓷窯遺址,故宮博物院陳萬里先生鑒定為唐代遺存并著文報導⑩以后,我們又在黃泥頭、南市街、湘湖、湖田等古瓷窯址相繼發(fā)現了與楊梅亭、白虎灣窯燒法和型制一致的產品通過對湖田窯的試掘與南唐二陵所出白瓷的比較,⑩我們認為以上瓷窯的廢品均屬五代遺物,它們證明早在10世紀前半期,今景德鎮(zhèn)一帶已經有許多窯場生產白瓷了,只是那時的裝燒工藝比同期名窯而鉀鈉等氧化物卻比較低南河一帶在北宋曾經繁榮過的各窯場絕大多數沒有南宋時代的遺物,象寧村、小塢里、月山下等數十處北宋窯址至此時多已停產,甚至包括規(guī)模巨大的南市街窯亦復如此,姚守謙徒鎮(zhèn)西《宋史》卷三百九十《莫蒙傳》謂:莫蒙,字子蒙,湖州歸安人……除戶部員外郎朝廷遣蒙措置浙西、江淮沙田、蘆場,言者論其丈量失實,征及貧民責監(jiān)饒州景德鎮(zhèn)清·嘉慶《河南強氏家譜》卷二《世系·子魁》條:子魁,伯達公之子,……宋紹定戊子,臣僚言:以金銀博買,泄之遠夷為可措乃命有司止以絹帛、錦繡、瓷、漆之屬博易《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一四四:十月三日高宗謂: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之于民?聯所留意于此,庶幾可以少寬民力爾瓷器既是諸蕃所需之物,宋高宗又熱衷于市舶之事,景德鎮(zhèn)瓷器的內銷情況雖因宋金對峙難以和北宋相比,但南宋趙汝適《諸蕃志》記當時的瓷器外銷15國,可見它仍有廣闊的海外市場但是景德鎮(zhèn)南河一帶的北宋諸窯為什么會在這時停產呢?曾從許多方面考慮,我們以為和制胎原料的關系更為密切從上章的考察得知,興起于北宋的諸窯都是采用容易采掘、質地優(yōu)異的上層瓷石制胎但是上層瓷石總是有限的,象三寶蓬之類的風化型的礦床,當表層瓷石采完之后,中下層的瓷石由于鋁氧含量低⑩,再把這一重要文獻印證以上所述的遺存情況和測試其遺物化學組分時取得的數據,使我們確信,南宋時代的景德鎮(zhèn)已面臨嚴重的原料危機那么,景德鎮(zhèn)陶工如何度過這一危機呢?從湖田窯與鎮(zhèn)窯遺址上大量堆積著的支圈組合式窯具來看,其時碗盤等日用瓷的燒造己采用覆燒方法了⑩把用中下層瓷石制成的碗坯翻轉過來覆放在支圈上去焙燒,坯體成穹窿狀,當然會起到減少變形的作用但在原料的配制方面沒有新的突破,即使在裝燒工藝上進行改革,也不能解決根問題,因而遺址上癱塌變形的廢品仍然不少更何況采用覆燒法燒成的瓷器因工藝的局限,其色澤多陰黃”,湖田窯與鎮(zhèn)窯的陶輪在滴水成冰的日子也不能停止旋轉;但這些努力畢竟不能改變因原料的質量降低而造成的劣勢所以“鎮(zhèn)之巨商不如意者十八九,官之利羨乃有倍蓰之虧”1一樣,把優(yōu)質原料用盡之后歸于滅亡;一是尋找新的資源,并把中下層瓷石利用起來很值得慶幸的是景德鎮(zhèn)選擇了后一條道路,因而迎來了元代的繁榮并使自己成為明清時代的瓷業(yè)中心
古瓷歷史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古瓷歷史 :
其他周邊及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