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古瓷造型,大者奇瑰陽剛,小者珠璣柔麗二者孰取,叫做白菜蘿卜,藏家各有所愛有人說大凡文人鐘愛瓷器小件,譬如什么文房、小盅、小瓶之類,作為案頭雅玩但亦有另類比如,著名作家賈平凹,就喜歡收藏古漢罐,書齋里擺滿了一排排秦磚漢罐,大罐有的半人高,雄風(fēng)漢骨,蔚為壯觀而據(jù)趙忠祥稱,他的藏品中,將軍罐占了很大比例上海有位專收大瓷瓶的收藏家,干脆將其藏瓷齋名;“百瓶廬”收藏古瓷小器,貴在小中見大,小中見精,小中見奇。
小件器物,寸天厘地,要集造型、釉色、彩繪、刻劃、燒煉等工藝于一體,精湛無瑕,絕非易事有時一些名窯小件,并不遜色于大器筆者藏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件高古瓷小文具,其中有南宋龍泉窯粉青釉壺型小水注、渣斗型水注各一,器型、釉色均一流,不僅具有很強的觀賞性,亦頗具經(jīng)濟價值;另一件唐代白瓷水盂,瓷質(zhì)堅硬,其白若),底足有墊痕,為典型唐代邢窯產(chǎn)品高古瓷中的一些小件日用品、玩具之類,有的亦是非常精美的如一件西晉青瓷小唾壺(渣斗),高苑厘米,青黃釉色,濕潤可人,釉中隱隱流動著一縷縷青綠色,令人賞心悅目;一件六朝洪州窯青瓷玩具點彩小雞,褐、綠兩種顏色交相輝映于釉下,動物造型精致而極具動感,栩栩如生由此推究釉下彩也許并非長沙窯之始有,洪州窯開其先河有可能;還有一件吉州窯刻花粉盒,寥寥幾筆刻出一枝梅花,刀法簡約揮灑,毫無匠氣,顯得疏朗干練收藏小件器物,需要有耐心,更需要心細眼明有時候,即便一些略顯粗糙的小件器物,如果能從中挖掘出奇巧的新意,也會令人感到很有欣賞價值的有人以為,藏瓷以大為貴,小件雖雅,與雄渾大器物一比,身價頓失。
其實也不盡然總的來說,遠古時期,型制碩大,主要是適應(yīng)生活實用,比如元代青花大瓷盤,當(dāng)時多供阿拉伯游牧民族用因該民族習(xí)慣合食,用盤盛葷素,澆以湯汁,諸客圍坐,予以撮食明代以后,大件瓷器多是為陳設(shè)之用,品種有花瓶、花盆、魚缸等外國人對中國瓷器普遍喜歡但大器物與小件,則取決于其民族風(fēng)俗愛好比如英、法等國,更看重于大件器物,明、清時期,一些琺瑯器、半人多高的素三彩瓶、尊,盡被其擄去;而日本人喜好茶道,盤坐于榻榻米上,對那些適用于茶道的兔毫、鷓鴣斑等天目小茶盞更為看重,崇尚小件為貴應(yīng)該肯定,大件古瓷因燒造困難,產(chǎn)量有限,加之搬動容易破損,存世量相對盤碗及小件古瓷要少,因此工藝精湛的大件古瓷,收藏價值當(dāng)然不菲。
不過,從歷史文獻記載的古瓷名器,卻往往以小巧精美而著稱于世,晉、唐之茶酒具及文具,五代柴窯器和秘色器,宋代汝、官、哥窯器,明代永樂青花壓手杯和成化斗彩雞缸杯器,清代康雍朝的琺瑯器等同時,古瓷小器在藝術(shù)市場常常有以百萬元以上的價位成交的例子,也印證了小件精美器物的收藏價值可見小件器物精品同樣具有巨大的收藏和升值潛力故勸古瓷收藏愛好者,如有緣遇到古瓷小件精品,切莫因小而不為,應(yīng)該毫不猶豫地收而珍之
市場故事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市場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