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喜臨門中國人逢有新婚吉慶時,愛在門戶、窗牖、廳堂和洞房器物上貼“喜”字樣據(jù)說這習俗的起源在北宋時代相傳有一春天,王安石從老家江西去京師汴梁趕考,途中看見一戶姓馬的富貴人家在門樓上掛著一盞走馬燈,燈上寫著半副對聯(lián):“走馬燈,燈馬走,燈息馬停步”原來這戶人家有個才貌雙全的女兒要招婿了,小姐自己想出這半副聯(lián)語來,誰能對上,就和誰做夫妻王安石欣賞這聯(lián)語構思巧妙,暗自愛慕上了制聯(lián)人。
可是他想不出合適的下聯(lián),還怕誤了考期,只得舍燈趕路。
到了汴京,王安石下場應試,順利闖過了詩、賦、策論三關沒想到今的主考官花頭精透,還要來一次考校應對敏捷的面試。
輪到王安石應面試之時,主考官手指衙前樹立的飛虎旗,出個上聯(lián)道:“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王安石靈機一動,開口就把馬家姑娘制的那半副聯(lián)語當下聯(lián)對了出來,考官大喜,連連頷首稱贊出場后的王安石,不等發(fā)榜就出京城,星夜兼程趕赴馬家用考官出的上聯(lián)當作下聯(lián)應對馬小姐說對得妙,她父親馬上招王安石為婿拜天地的那一天,忽有報子來傳:王安石進士及第,金榜題名!這可真是喜上添喜呀!樂不可支的王安石馬上在紅紙斗方上揮筆寫下兩個連體的“喜”字,貼在門上再賦詩一首:“巧對聯(lián)成雙喜歌,馬燈飛虎結絲羅洞房花燭題金榜,小登科遇大登科”“喜”字紋樣反映了人們盼望喜事成雙來臨的心理,很快流行開來,成為中國民間最具有共性的民俗事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