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簡介]東漢時期的丁蘭,很小的時候,父母雙親相繼病故,成了一個孤兒丁蘭在苦水中泡大,領(lǐng)略了人生的各種酸甜苦辣,常晝思夜想,深切懷念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他用木頭雕刻了父母的形象,供奉于廳堂,作為一種安慰和寄托平日里,他像侍奉活著的父母一樣,畢恭畢敬、虔誠孝順凡事都與木像商量,出門必向木像辭別,回家必向木像請安,一日三餐,都是先敬木像之后,自己才與妻子動筷子時間長了,丁蘭視木像如親生父母,感情異常深厚。
可是他的妻子便不這樣想了,因為她從來就沒有見過公婆,不知道怎樣盡婦道。
丈夫這般癡心地侍奉兩個木像使她大惑不解,日子久了,對木像也就就不像以往那樣恭敬了一天,丁蘭又出了家門他的妻子閑得無聊,便用一根針去戳木像的手指,邊戳邊開玩笑地問木像疼不疼說來也怪,那木像的手指竟是濕漉漉的,像是在流血丁蘭回來后,看到木像似有無限悲哀和委屈,眼里垂淚,酸楚無語他趕緊洵問妻子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妻子坦白相告丁蘭極其生氣,一氣之下將妻子休掉了。
【小語】丁蘭“刻木為像”,表達(dá)對父母的哀思,事事叨念父母親的“劬勞之恩”,其愛之深,不言而喻!書法原文)丁蘭刻木事親漢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yǎng),而思念劬勞之恩,刻木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針戲刺其指,血出木像見蘭,眼中垂淚蘭問得其情,—遂將妻棄之刻木為父母,形容在日時寄言諸子侄,各要孝親闈典故后繼]廿四孝之少數(shù)故事,在流傳過程中,經(jīng)人反復(fù)修改加工,染上些迷信色彩,情節(jié)變得荒誕,丁蘭刻木事親即為一例也.(追溯陶瓷文化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源頭,使大家更了解陶瓷創(chuàng)作典故的背景與來源鴻永·整理編輯)
二十四孝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二十四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