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入瓷門第五窯變:名釉簡介一:宋代名釉1)影青釉:釉色青白中帶有深淺不一的淺湖色;表面晶瑩潤澈,透明性強宋代景德鎮(zhèn)著名瓷釉(注:施以影青釉的瓷器叫做影青瓷,瓷質(zhì)堅硬,釉色似白而青,暗雕花紋的話,凹凸交接處因著釉略后,釉色泛青;器身平整處著釉較薄,青中透白)也叫隱青或映青影青釉屬鐵系釉,以鐵為著色劑,生坯上施釉適合厚度為1至1.5毫米,燒成溫度為1250℃至1300℃圖:5-015二:元代名釉1)釉里紅:(注:一般情況下,很多人都把產(chǎn)生于宋代、盛行于元代、并在元代成為名貴品種的釉里紅看作是顏色釉的一種,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釉里紅不是顏色釉,而是一種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的色料在章的最后部分將專門來做一些探討)釉色紅黑之中泛紫;在高溫窯火中易流動,呈色及其不穩(wěn)定是元代景德鎮(zhèn)著名的釉下彩繪色料釉里紅一般研磨極細后,用于彩繪材料,和元代的青花料共同構(gòu)成紅和藍色料(注:釉里紅的用法等同于青花料的用法,但是和其它顏色釉的用法相比較來說差異較大,原因就在于它的呈色難度比其它顏色釉都要大)釉里紅也叫元紫或鈞紫一般人把釉里紅歸屬為銅紅系釉,以銅化合物為著色劑釉里紅繪制在生坯上后,需再罩上一層與之匹配的青白釉以1280℃至1320℃溫度燒成圖:5-016三:明代名釉1)甜白釉:在色調(diào)上溫潤如玉,清甜滋潤,故稱甜白釉明代永樂朝景德鎮(zhèn)的著名瓷釉(注:甜白釉和青花料相容性好,且在色澤上既能有效襯托清華發(fā)色效果,又能和青花的藍色相映成趣,在一定程度上說為成就明代青花的歷史地位功不可沒)又稱填白釉甜白釉屬鐵系釉,以鐵為著色劑,生坯上施釉適合厚度為1至1.5毫米,燒成溫度為1250℃至1280℃圖:5-0172)澆黃釉:在色調(diào)上黃潤光滑,如葵花初開之色明代宣德間景德鎮(zhèn)著名瓷釉多用于刻有花紋的瓷胎,黃色純正且透明性強,刻畫的花紋清晰可見也稱嬌黃釉澆黃釉屬鐵系釉,以鐵中的赭色為著色劑,在生坯上施釉適合厚度為1至2毫米,燒成溫度為1250℃至1280℃(注:在素燒坯上施澆黃釉900℃左右的溫度在紅爐亦可燒成)圖:5-0183)祭紅:在色調(diào)上深沉安定,不脫口,無浮光也沒有流淌現(xiàn)象,口底有都有燈芯邊這個燈芯邊在鮮紅釉面的襯托之下顯得輕松舒緩(注:清《歷代名瓷圖譜》中對祭紅的說明文字:祭紅,其色艷若朱霞,真萬代名瓷之首冠也)祭紅是明代宣德朝成功創(chuàng)新的著名瓷釉(注:由于當時燒造這種紅色釉是為了裝飾大明皇權(quán)的祭器,其他任何器皿上都不被允許使用,是皇權(quán)唯一可以使用的瓷釉,所以被叫做祭紅)景德鎮(zhèn)方言中祭和醉發(fā)音一樣,所以又把祭紅叫做醉紅,同樣因為方言的原因,還有把祭紅叫做極紅或者雞紅(注:又由于這種紅色釉濕潤溫和,鎮(zhèn)民們又把祭紅稱作霽紅;)明代晚期,祭紅開始被允許在其它器皿上進行裝飾,但是祭紅釉對燒成條件的敏感性極大,因此成品率極低,成功燒造之后身價高(注:歷史上歷代官窯在配置祭紅釉時,都不惜工,使用珊瑚、瑪瑙、寒水石、玉石、珍珠、黃金等,但是極少有成功作品存世)祭紅釉屬銅紅系釉,在生坯上施釉,以1250℃至1320℃的溫度燒成圖:5-0194)鐵銹花:在色調(diào)上呈鐵銹般的金屬光澤,釉色中有經(jīng)常盛開一些金屬花紋,故名鐵銹花明代成化間景德鎮(zhèn)著名瓷釉。
屬黑色瓷釉(注:《陶雅》記載紫黑之釉,滿現(xiàn)星點,燦然發(fā)亮,其光如鐵)屬鐵系釉,且含鐵比例較高,在燒成過程中不受火焰氣氛的影響,呈色很穩(wěn)定(注:還原焰燒成時色澤暗黑發(fā)綠;氧化焰燒成時色澤偏赤帶褐;停火冷卻過程中仍會長鐵銹花,其形多如霜花)生坯上施釉厚度1-2毫米甚至更厚(注:厚薄不影響燒成穩(wěn)定性,產(chǎn)生不同發(fā)色效果而已),燒成溫度為1250℃至1280℃圖:5-020四:清代名釉1)桃花片:一種濃淡相間的淺紅色,頗似桃花、海棠紅色調(diào),故稱桃花片或海棠紅,也稱美人醉或美人祭清代康雍時期盛行的著名瓷釉其色調(diào)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呈色變化大,是色釉里最難燒造的瓷釉之一(注:因其呈色千變?nèi)f化極難掌握,按照呈色效果得名不同:呈淡色時稱做粉紅或豇豆紅;呈粉紅又略帶灰色時稱乳鼠皮;呈色最為艷麗時才叫美人醉;呈粉紅又略帶綠點時叫胎果青;呈粉紅又略有積塊時被叫做孩兒臉)桃花片屬銅紅系釉,是顏色有發(fā)生窯變現(xiàn)象的典型代表性瓷釉一般在生坯上先施較薄的青白釉,再施桃花片釉,最后罩一層白釉,以1250℃至1280℃溫度燒成圖:5-0212)郎紅:在色調(diào)上發(fā)類似于紅寶石般的鮮艷紅色清初郎廷極督陶期間景德鎮(zhèn)著名瓷釉又稱寶石紅或郎窯紅(注:據(jù)說郎紅釉的形成有偶然性,是在仿明祭紅釉時因配置誤差或者燒成控制不當,陰差陽錯燒制出郎窯紅瓷釉,從配釉、工藝、燒成等情況推測,這種推測有相當?shù)目尚哦龋├筛G紅屬銅紅系釉郎紅釉也是極難控制的瓷釉之一,是容易發(fā)生窯變的代表性瓷釉之一。
在生坯上均勻施釉,以1300℃至1320℃的溫度燒成圖:5-0223)烏金釉:在色調(diào)上烏黑如漆、光澤發(fā)亮我國名貴高溫色釉之一清代康乾間景德鎮(zhèn)著名瓷釉(注:烏金釉是在定窯和建窯的瓷釉基礎上創(chuàng)新得出的,同時得益于產(chǎn)于景德鎮(zhèn)土的烏金土,這種土含鐵量在13.4%,色澤純正)烏金釉屬鐵系釉在生坯上施釉1至1.5毫米,以1250℃左右溫度燒成圖:5-0234)冬青釉:在色調(diào)上青中泛綠,釉面渾厚明亮,質(zhì)堅有寒光,故名冬青釉大清乾隆朝以后景德鎮(zhèn)的著名瓷釉也叫凍青(注:冬青釉是實際上是仿北宋東窯瓷釉而制,所以原應該叫作東青景德鎮(zhèn)在明代時只仿釉色,乾隆朝冬青釉瓷盛極一時,后來把高級瓷泥生產(chǎn)的冬青釉瓷叫做東正器)。
冬青釉屬鐵系釉在生坯上施釉厚1.5毫米,以1300℃溫度燒成圖:5-0245)茶葉末:是由督陶官唐英研制官釉時新創(chuàng)的,最開始分為鱔魚黃、皮綠和黃斑點三種單獨色釉,后整合出在色調(diào)上呈暗綠色,又散布著暗黃色星點的一種瓷釉,看上去像茶葉細末,被叫做茶葉末(注:茶葉末釉面呈亞光狀態(tài),一般研磨的顆粒較粗,故意保留較大顆粒的鐵、鎂與硅酸化合物,可使暗黃色星點形成機理,從而產(chǎn)生結(jié)晶)茶葉末是清雍正朝景德鎮(zhèn)著名瓷釉茶葉末屬鐵系釉。
在生坯上施釉1毫米左右,以1250℃至1280℃溫度燒成圖:5-0256)祭藍:在色調(diào)上鮮艷發(fā)亮,釉色不流淌,無紋理,呈色穩(wěn)定(注:是從天藍釉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出來的,因為釉色積淀深沉,又叫積藍)清代著名瓷釉在祭藍釉燒成的瓷器上,用金水描繪各種花卉圖案再經(jīng)紅爐焙燒,形成祭藍描金彩(注:這是釉下和釉上綜合裝飾手法,金線耀眼,相得益彰)祭蘭以鈷為著色劑,配以釉果、長石,以鈣、鎂做助溶劑在生坯上施釉,以1280℃至1320℃溫度燒成
顏色釉料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顏色釉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