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朵云紋,其寫法基本可分為兩種第一種,身繪成如意頭狀,多不對稱,邊大邊小,其尾前段肥大,后半段細長,整個造型活像一條大頭小蝌蚪在游動著第二種,也繪一個不對稱如意頭為身,拖一長尾,尾的前段長出兩個小頭,其尾活像萌芽的種子根部,其如意頭下的兩個小頭,又似兩片小葉托著一朵盛開之花但到明代宣德間的朵云,又有變化,雖然也是繪如意頭為身,但身上的飄帶增多了;有的云頭下飄出一帶,有的在云頭左、右兩邊和尾部各飄出一條云帶,有的還在前者的繪法上在云頭部再長出一帶;所繪如意頭豐滿肥壯,飄帶瘦長,變化多樣明代中期,成化間的如意云,飄帶較長,是如意云頭長度的兩倍,尾部的飄帶又有增加突出的小小云塊,和前期一條帶狀有所變化,云頭又似露齒的獸面到明代中期,萬歷時的朵云,又有三種形式:(1)有飄帶的朵云,飄帶加粗,云頭縮小。
(2)把云頭拉成一塊長云,朵云無頭無尾、畫工簡單。
(3)繪一如意頭云頭,全身繪飄帶數(shù)條,不分頭尾發(fā)展到清代初期,雍正時期,朵云頭拉長,左、右飄帶短而肥,形成菱角形狀原來的云頭沒有了,在云頭上端、左右兩邊和尾部的飄帶均變成了云頭再發(fā)展到乾隆間,朵云頭不是一個,而是幾個相連在一起,形成“一串云”朵云的云頭寫成“牛面形”,其尾部的飄帶活像一撮須,或者把如意云頭拉長,成“s”形,或者拖至尾部元、明、清三朝,朵云繪法藝術(shù)最高,給人以美的享受總之,我們鑒定陶瓷紋飾時,必須對它的民族性和時代的特殊性有所了解,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地判定每一件陶瓷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