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代筆是正常的這一觀點與很多人的想法似乎極其相悖很多人認為,代筆是不正常的,是欺騙消費者的行為這里面的關鍵原因,不久前在探討大師評選話題時我曾有過類似表述:很多人對大師存有種種心理,關鍵原因是受了佛界佛稱大師,菩薩都不能稱的影響,把大師的名頭看得太神圣,同時又過于關注陶瓷藝術作品這一說法中的藝術與作品字眼,認為藝術是有靈性的,有個性的,而代筆表現(xiàn)不了這些關于大師,我為陶院教授曹春生《景德鎮(zhèn)雕塑瓷藝》寫讀后感時引用過一個簡單的比方:大師應該是推出方凳之后,加上靠背做成椅子,繼而墊上松軟物做出沙發(fā)工匠是一千次一萬次地做著方凳、椅子和沙發(fā),做得再好再精,也只能是好工匠,而不是大師同時還指出,如果不具備知識分子以創(chuàng)造或傳播文化為職業(yè)、關心國家的前途和人類的命運、批判精神、獨立人格這四個必須條件,不配稱之為大師恕我直言,在陶瓷藝術領域中,無論是從前面的通俗,還是從后面的高度,都無人可以稱大師在這一領域中的大師,其實就是一稱謂,藝術只是技藝的別名,他們就是陶瓷技藝工作者,制作的是陶瓷工藝產品、商品。
評大師和企業(yè)評省級名牌、國家名牌是一樣的,提高的是品牌價值,而非其他我們不妨想想,當很多企業(yè)產品成為了省級、國家級甚至更高知名品牌,需求量遠大于生產量時,都有代工現(xiàn)象,大到汽車,小到電器,再到服裝,甚至包括服務行業(yè)我們盡管知道某名牌汽車、電器、服裝以及酒店餐飲并非正版,但仍然樂于選購,而不屑于一些正版或者說是原創(chuàng)的非名牌,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們看中的是其中的品牌效應及其品牌體系后的品質保證。
我還想說一種觀點,那就是陶瓷藝術行業(yè)中的任何一個人,他們從省高工到省大師,從省大師到國大師,變化其實就是評選結果公布的那一瞬間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際,在這一瞬間,他們的技藝、水平、造詣等等都不會發(fā)生實質性的變化,但其作品的價格卻著著實實地變化于這一瞬間,原因其實就是我說的品牌價值在提高我們所說的陶瓷藝術,里面沒有明顯的實用價值之分,不像一塊磚,密度高的可以承受多一點壓力,疏松的如果承受多了壓力就可能會碎裂。
所以,我們購買陶瓷藝術作品時,注重品牌效應的心理成分更高我覺得,當我們購買某陶瓷藝術作品更多注重其背后的作者時,就應以太虛幻境坊門前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對聯(lián)作最高境界,而不應計較是否代筆,因為作品沒有實質性的區(qū)別,而名字又是你想要的,名字的本人也會給你以心理上的滿足,這里面又有什么呢?就像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韓寒與方舟子事件,便有一股很強的聲音說:寧要虛假的韓寒,也不要真實的方舟子或許有個別人會說,他重作品而不重作者若如是,我想把錢鐘書那句經典名言一并作贈:假如你吃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又何必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假如你看中了某件作品,就不必琢磨創(chuàng)作作品的人是誰;假如你看中的是某件作品上面的人名,也不必琢磨創(chuàng)作作品的人是誰當然,如果請人代筆者沒有嚴格的品牌體系后的品質保證,而你又買了,之后感覺非常不爽,想做既看重作品又看重創(chuàng)作者的魚和熊掌兼得者,那我只能無語雜志電子版
市場故事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市場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