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上弄的歷史雖然很久遠,但是,真要用腳步來丈量的話,也不過幾十步的距離,方家弄一頭連著現(xiàn)在特別繁華的斗富弄街區(qū),另外一頭連著一墻之隔的精品文化里弄——彭家弄但就在這樣夾縫中的方家弄,卻有兩塊牌子吸引了我的注意走進方家上弄,穿過斑駁的窯磚弄墻,從墻頭露出的梁柱提醒我們,這就是一墻之隔的彭家弄里我們見到過的老柴窯,從方向看,我們在方家弄里看到的是新華瓷廠的柴窯,大門依舊緊鎖,門上文物保護單位的銅牌光亮如新。
我腳下這個曬臺,屬于方家上弄拐角處的一戶人家,原本我們爬上來,是想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一看,新華瓷廠那座柴窯,但是登上這里以后才發(fā)現(xiàn),高度不夠,俯瞰是談不上的,卻能夠換一個角度,看一看這細如羊腸的方家上弄。
(后面鏡頭刪掉)在這個曬臺上,還可以遠遠看見巍巍聳立的龍珠閣,看見弄里高低錯落的屋頂許多屋頂都造型別致,四面瓦頂呈四個梯形面,向下匯攏在一起,中心部位往往覆蓋玻璃,設置水槽,一可采光,二可蓄水,這種造型稱為四水歸堂除了在前面我們看到的那一塊市一級的文物保護單位,另外還有一塊牌子也非常吸引我的注意,這塊牌子也懸掛在普通老百姓的門上,大家可以隨著我的手看一下,這是那一場令人難忘的洪水過后留下的一點記憶渡峰坑水位34.27米,是防汛抗旱指揮部掛在這里的。
訪談:水是漲到了紅線那個位置嗎?(用手指著)漲到了這里本來釘在下頭,但居民(委員會)來釘?shù)?,釘高了,小孩不能動到那個棚子那里,漲到了一個人樣深(當時,)我三百個煤餅全部(泡)瀉掉了,從沒天光掃起,掃到天光,就著水一起掃出來煤餅放在桌上啊,漲得一塌糊涂,沒辦法洗了就跟墨水一樣的。
一只慵懶的貓,斜斜的趴在一戶里弄人家的門前,顯出一副悠閑自在的樣子幾個小孩子聚攏在柴窯前,就學習和游戲正在熱烈的討論著,幾個老人靠坐在小竹椅子上,閑話著家常和洪水帶給他們的種種記憶(訪談)奶奶,你有多大紀???一百零七了,眼睛不看到了,聽也聽不到,你是哪里人?都昌啊娘家屋里姓江的,都昌,六都。
方家上弄里的長壽的老人很多,八十幾歲就算輕人了,雖然九八那一場洪水在他們的記憶里揮之不去,但靜謐方便,簡單樸素的弄堂生活,卻使得老人們得以頤養(yǎng)天。
文化民俗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文化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