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絞胎瓷器?絞胎是唐代陶瓷業(yè)中的新工藝,唐代以前尚未出現(xiàn)所謂絞胎,是用白褐兩種色調(diào)的瓷土相間揉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胎上即具有白褐相間的類似木紋的紋理這種紋理變化多端,上釉焙燒即成紋胎瓷器陜西,河南兩省的唐墓都出過這類器物,有杯,三足小盤,長方形小枕等。
其中絞胎傳世品較多,流散到國外的也不少陜酉乾縣唐懿德太子墓出土了一件紋胎騎馬俑,人馬全部是絞胎,這是目前絕無僅有的一件絞胎瓷塑絞胎瓷器的出現(xiàn),則表明在制胎工藝上進(jìn)行裝飾革新的努力,使胎體身呈現(xiàn)出行云流水般的紋理變化,來取得犀皮漆器一樣的裝飾效果。
宋代以后,絞胎瓷的燒造便終止了。
陶瓷歷史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陶瓷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