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胡達民老師那里去玩,要了一件筆筒,外加了一個茶杯,呵呵,都是些小玩意,是給朋友們把玩的胡老師寫證書的時候,拿出了一個小本子,上面有一排排的記錄,我看他先編了一個號,712,隨后寫上了作品名稱和大小,我有些不解,于是問了胡達民老師這是何意?胡達民老師告訴我,這是他一開始創(chuàng)作就進行了記錄,每一個記錄都是作品創(chuàng)作出來后,經過檢查沒有質量問題,或銷售出去了,于是進行編號記錄,最終成了一本簿子這些完整的記錄是從開始,目的一是為了防止偽作,以后都有據(jù)可查;目的二是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進行了一次檢閱,也了解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
胡達民老師這樣認真負責的對待每一件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值得我們很多藝術家學習的,包括我自己也進行了反思,我們是在創(chuàng)作作品還是在制造產品,我們應該是以一個父親的身份來對待自己的作品,在意他們體內流淌的血統(tǒng),在意他們的基因與身體,在意他們的去向和收藏,反觀不少藝術家卻是以一個養(yǎng)父的身份出現(xiàn),可悲啊。
鴻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