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瓶:是陶瓷制成用于盛放液體的容器早期的瓶多為尖底圓腹細(xì)頸,肩上有供穿繩用的耳或系,顯然是用于垂直方向汲水的工具典型器物如甘肅隴西出土的一只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的旋紋彩陶尖底瓶。
后來瓶逐漸演變?yōu)楦呱砩罡蛊降?,除做實用工具外也具有了裝飾功能。
歷朝歷代瓶的造型豐富多樣,如隋唐時的雙龍飲或雙腹并聯(lián)的傳瓶,五代時江浙一帶頗為流行做冥器用的多角瓶,取其諧音“多谷”,寓意吉詳。
兩宋時出現(xiàn)的玉壺春瓶和梅瓶本來是酒具,因其型制瀟灑儁秀,自元以降逐步演變成純裝飾瓷。
清代是瓶類發(fā)展的頂峰,此時的瓶其實用價值已漸漸退化而裝飾功能占了主導(dǎo)地位,如天球瓶,橄欖瓶,棒槌瓶,觀音瓶,燈籠瓶,柳葉瓶,膽瓶等。
特別是乾隆間燒制的轉(zhuǎn)心瓶更是被譽(yù)為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