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王是中國制瓷技術的巔峰,并且世間僅此僅此一例,擁有獨一無二的特性,故而被叫做中華瓷王此瓶集歷代多種工藝和技術于一器如此眾多的釉、彩,配方及燒成溫度都不相同,需按釉下、釉上及高溫、低溫的不同要求,多次反復入窯燒成,工藝極其復雜而如此多樣的釉彩、紋飾又安排得主從協(xié)調,錯落有致,濃淡相間,井然有序此瓶造型雄渾,紋飾繁縟,色彩絢美,巧奪天工,堪稱是研究中國陶瓷發(fā)展史的活化石它的燒制標志著中國古代制瓷工藝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峰,為集大成之做,因而有中華瓷王的美稱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為慶祝祖國60華誕,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直屬的中國文物學會發(fā)起了向祖國60華誕獻禮工程,這次工程核心項目就是由中國文物學會全程監(jiān)制的中華瓷王再造工程。
中華瓷王全球僅一件,藏于故宮博物院,它展示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中華瓷王再造工程,將故宮博物院深藏多從未面世的鎮(zhèn)院之寶中華瓷王進行原品高仿制作,以再現(xiàn)國寶文物的藝術風采,向祖國60華誕獻上一份國寶厚禮清乾隆朝各色釉彩大瓶,高86.4cm,口徑27.4cm,足徑33cm瓶敞口,束頸,頸下漸廣,瓜楞腹,圈足外撇頸部兩側為貼金彩夔形耳全瓶從上到下共分16段釉彩各種彩釉間以金彩圈線相隔口部飾金彩、紫地粉彩、綠地粉彩各一周頸部飾仿哥釉、青花、松石綠釉各一周肩部飾窯變釉、斗彩。
腹上部飾粉青腹部飾12個霽藍地描金開光,內中彩繪吉祥圖,其中6幅為花卉、蝙蝠、蟠螭、如意、萬字帶等組成的寓意福壽萬代的圖案,另外6幅為三陽開泰、丹鳳朝陽、太平有象、吉慶有余以及樓閣山水、博古圖等腹下及足部依次飾哥釉、青花、綠地粉彩、紅地描金、仿官釉、霽藍釉描金等底部豆綠地篆書大清乾隆制六字款。
瓶身紋飾亦繁復多樣,有纏枝花卉、纏枝蓮紋、團花、焦葉紋、回紋、勾菊紋等(1)陶瓷專家親臨現(xiàn)場蹲點制作故宮博物院科技部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專家們歷經六,制作工藝已經完全達到甚至超越了乾隆當時的官窖水平為了使高仿品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物的韻致,先是請景德鎮(zhèn)古陶瓷研究中心的專家到故宮博物院參看原品,仔細比對后,再到景德鎮(zhèn)現(xiàn)場輪流蹲點監(jiān)督指導并親自燒制,把與原版的誤差率降到了極致,幾乎可以達到亂真的地步(2)還原依照清代傳統(tǒng)手工制作工藝民間一些官窖瓷器的仿制品都是按照圖片仿制的,而此次都是仿照真正的原品做出來的。
故宮博物院科技部曹主任說,這次瓷王的制作完全按照清代瓷王的制作工序進行制作,采用清代傳統(tǒng)工藝和原料,手工制坯,手工繪畫,柴窯燒制復制品追求在器型、釉色等各方面都與原物一致,甚至要求做舊以及保留原物上的瑕疵,因此也具有自身的藝術價值只要稍有一點不同于原品,就要打碎重來,成品率極低(3)全程采用柴窯燒制瓷器制作完全采用清代傳統(tǒng)工藝和原料,手工制坯,手工繪畫,柴窯燒制一個小型柴窯燒一次需要70擔(每擔約100斤)松柴,大型柴窯則需要幾百擔松柴。
而松柴這一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今天已經越來越難買到燒一次傳統(tǒng)柴窯城要至少6個不同工序的藝人,分別完成坯入匣,缽入窯,封閉窯門,點火控溫,比試照子,冷卻出窯等工序一次普通瓷的柴窯燒制,成品率大約為60%至70%;對于精品高仿瓷,合格率則不足5%(4)工藝精湛,原品再現(xiàn)為與原件絲毫不差,來自全國的近百位專家進入重地故宮文物庫,經過精心臨摹,測量,并找回大量瀕臨失傳的技術,在景德鎮(zhèn)用了六時間才做出來在仿制過程中,哪怕只有一條紋路不同于原品,都要打碎作廢(5)肉眼難以辨別的高度仿真此次復制所選的每只瓷王無論是器形紋飾還是制作工藝,都與原品極為相近,與原品的誤差率低于0.5%,用肉眼根本無法辨別,仿品質量和藝術價值美輪美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