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朝的青花比嘉慶青花瓷又差了一截,早期和嘉慶朝的差不太多,有一部分稍精細一點道光瓷的總特點是器型粗笨,青花顏色部分淡雅,部分深藍,呈色較穩(wěn)定,浮在釉面上淡描勾蓮紋飾比較常見,線條纖細淺淡。
瓶、罐等大器上多加"喜"字,而盤、碗,水仙盆等一般無"喜"字。
常見紋飾還有纏枝蓮、鴛鴦荷蓮、菊花、石榴、佛手、三果、石蘭、山水風景、嬰戲、仕女、八仙、云龍、夔鳳、花鳥、魚藻、博古、八寶、瓜蝶等道光青花瓷胎子細密堅致,大件器物胎子厚重,小件盤、碗有的比較薄細,釉子較肥呈粉白色,而大件器物白中泛青,釉面呈微波起伏狀,有的是“蕎麥地”道光間還出現"冬瓜罐",形狀像冬瓜,有的帶蓋另外還有花口盤、羔碗、溫鍋、筆筒、墩式碗、將軍罐,賞瓶、盆、洗、燈籠尊、玉壺春瓶、梅瓶、錐把瓶、燭臺、魚缸、花觚等。
道光時的盤、碗和雍正時的一樣,口面比較大繡墩從道光開始較前代矮、拌,墩面平,有的下凹;墩面中心部位和捉手部鏤空錢紋或聯錢紋;鼓釘小而密,直到清末都是如此一般器物的造型都比較笨拙道光青花官窯款一般為六字三行篆書,筆道細而有力,寫得很規(guī)矩這時很盛行"堂名款",最著名的是"慎德堂制"、"退思堂制"款"慎德堂"是道光皇帝人的堂名號,款字用側鋒寫出,很規(guī)矩。
"退思堂"款寫法和"慎德堂"一樣,也應是官窯瓷
陶瓷歷史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陶瓷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