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无码免费日日_成年日本H片免费网站_一区在线观看_超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成人

梅瓶的秘密
Home|青花瓷器的胎釉和造型演變|梅瓶的秘密

南京博物館有件赫赫有名的鎮(zhèn)館之寶,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很多人以為倫敦佳士得以折合人民幣2.3億,按當日國際牌價可購買2噸黃金的價錢拍出的,創(chuàng)造了中國藝術品世界最高競拍紀錄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是中國陶瓷藝術品的no.1,其實不然,這件“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無論從文物還是藝術價值來說,都遠遠超過了“鬼谷子下山”據說十前就有人愿出10億人民幣索購同類器物與“鬼谷子下山”大罐以及同樣著名的大維德瓶(元至正型青花云龍紋象耳瓶)不同的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并沒有流失海外的曲折經歷,但它在進入南博前的經歷也算得上驚心動魄,位于南京市江寧縣東善橋鄉(xiāng)觀音山的明朝開國功臣沐英墓被盜,這件青花梅瓶就是被盜文物之一,并很快被賣了據知情者講,當時有人在南京新街口附近抱著該瓷兜售,剛巧被開古玩店的收藏家、解放后在南京文物公司工作的陳新民先生看到陳先生知道這東西不簡單,機緣稍縱即逝在一番討價還價后,以7根金條(一說5根,一說10根7根金條在當時可買3棟豪宅)的價錢買了下來后來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征集文物,陳先生為寶物不再流失將它無償捐贈給了南京博物館由此我們今天才能有幸得見它的尊榮因為很喜歡這個瓶子,于是去翻看了《明史·沐英傳》。

以前只知道沐英鎮(zhèn)守云南時的一些軼事,以及據說有可能是朱元璋私生子的八卦…..但是看下去卻發(fā)現了一條不能不讓我聯想到另外許多事的記載:“明(洪武十,公元)充征西副將軍,從衛(wèi)國公鄧愈討吐番,西略川藏,耀兵昆侖”順藤摸瓜,緊接著又在《明史·鄧愈傳》發(fā)現了可以兩相印證的記載:“十,吐番川藏為梗,剽貢使,愈以征西將軍偕副將軍沐芙討之。

分兵為三道,窮追至昆侖山,俘斬萬計,獲馬牛羊十余萬,留兵戍諸要害乃還道病,至壽春卒,四十一追封寧河王,謚武順”我森森地感到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軍事行動,而是一場有組織、有預謀以平定吐蕃為幌子,目標卻直指昆侖山明教總壇的大清洗行動于是我一點兒也不奇怪在安排鄧愈統(tǒng)兵的同時,為啥在眾多將領里要選沐英做副將軍了——作為8歲起就被朱元璋收養(yǎng)的養(yǎng)子、傳聞里的私生子,當父親要做某些見不得人的事又不可能親自出馬的時候,難道還有比他更合適的替代人選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前面援引《明史·鄧愈傳》那段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留兵戍諸要害乃還道病,至壽春卒,四十一追封寧河王,謚武順”——沒錯!鄧愈竟然死在了班師回朝的路上做一個大膽的推測,帶軍出征的鄧愈并不知道朱元璋的真實目的,又或者出征前連朱元璋自己也沒有十足把握能否徹底覆滅明教總壇,但他一定想到并充分計劃過這件事。

當時雖已開國十,想必鄧愈軍中仍有不少明教舊人,而選擇沐英的好處就在于成長在朱元璋身邊相對輕的沐英和明教元老人物接觸不多,所轄兵馬大多為起義后招募,與明教特別是總壇談不上深厚感情出于對鄧愈有可能念及舊情的不放心,也恐怕他知道內情后會加以阻攔,朱元璋一定只將計劃秘密告訴了沐英一人,囑咐其見機行事也許是天意吧!機會還真就出現了當鄧愈下達“分兵為三道”的命令時,沐英一定意識到替養(yǎng)父剪除夙息為自己掙得前程的機會到了,于是自領一路殺上光明頂…-.等到三路人馬會師昆侖山下,當總壇覆滅的消息傳到鄧愈耳中時,一切為時已晚那一刻鄧愈的悲憤與無奈可想而知他的死亡也可想而知同五月庚子,《明史·李文忠傳》、《太祖實錄》均可找到一條看似不起眼的記錄:“命(李文忠)與韓國公李善長議軍國重事”、“命太師韓國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共議軍國重事”——我想不出此時還有什么比西征善后,比對鄧愈將軍的處置更重要的“軍國重事”于是,洪武十十一月初九日,回師路上的鄧愈“病死”在壽春(今安徽壽縣),再也沒能看一眼應天的城闕和深相倚重時曾說過“我賴爾如長城”的大哥《明太祖實錄》關于鄧愈死后還有一段兒補記,“訃聞,上哭之慟,詔輟朝三日,追封寧河王,謚武順柩至三山門,車駕自臨奠,親為視葬地,而舊塋之在鳳臺鄉(xiāng)者狹隘弗稱,乃改擇城南西山之原,敕有司營建墓兆,仍命遷愈母張夫人及弟爵之喪同葬焉凡喪事所須,皆官給之。

”這里面有帝王高超的演技,有內心愧疚的補償,必然也有往昔崢嶸歲月建立的真情。

而此前在班師回朝的路上,沐英也終于盼到了他夢寐以求又志在必得的封賞:“功多,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食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史·沐英傳》)第二,也就是洪武十一,沐英戲劇性的取代了鄧愈的“征西將軍”封號,領兵敗西番于土門峽…..三后,“拜征南右副將軍,同永昌侯藍玉、從將軍傅友德取云南”,功成后,藍玉、傅友德奉召回京,沐英從此留鎮(zhèn)云南,直至去世很多人猜想過那只在墳墓里陪伴他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的來歷,有說是朱元璋賞賜的戰(zhàn)利品,有說是下級官僚的進貢,然而,當我于《太祖實錄》、《明史·鄧愈傳》里讀到“甲申,鄧愈克浮梁,陳友諒守將侯邦佐等棄城走”、“進(鄧愈)江南行省參政,總制各翼軍馬取浮梁,徇樂平,余干、建昌皆下”這些記載時,不禁再次感到命運無情的捉弄還記得白居易《琵琶行》里“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嗎?似乎陌生的浮梁還有一個天下聞名的名字,叫做景德鎮(zhèn)。

責任編輯/程麗芳

更多藝術信息

藝術信息分類很多,下面是其他類別的藝術信息 :

其他周邊及相關:
鴻永瓷板畫-微信聯系方式
鴻永瓷板畫-微信聯系方式
陶瓷優(yōu)選